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创中国的生物工程产业是我们这一代生物学者的天职。----陈章良

生物工程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更是一个极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生物工程理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生物工程产业实践却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起步。

在21世纪初我国生物基因工程产业发展大潮中,有一个高高的身影一直勇立潮头,他就是现任国家科协副主席陈章良,一个曾经在中国学术和教育界创造诸多纪录的著名生物学教授。

陈章良不但在学术界闻名全国,在商界更是如鱼得水,接连创办全国第一个生物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北大未名生物集团公司,创建我国现代化生物工程产业基地中国北大生物城。

他始终精力充沛,一直昂扬向上,他带出许多弟子,学生们有时爱称他为"良哥"。但他自己却最喜欢让学生叫他"老板",一个让学生管自己叫老板的教授,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里,是极为少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一举成名天下知

1961年,陈章良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小渔村,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他考上了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栽培系,并于1983年考取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和医学部的研究生。

他的努力和能力得到当时世界著名生物工程学家毕齐教授的赏识, 终于成功跻身毕齐门下成为其得意弟子,此时的陈章良已经登上国际生物技术的高等殿堂。

他的研究生课题,与美国的其他几所大学不但方向一致,甚至研究方法、路线和手段都大致相同。这就如同一群运动员在同一条跑道上赛跑一样,谁跑得快谁就能获得金牌。

陈章良拿出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誓夺第一。从确定课题之日起,他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12个小时以上,累了就在实验室沙发上躺一会儿,然后起来接着干。就这样不分白日黑昼,艰难却永不停歇地跋涉前行。

苦心人天不负,1985年陈章良率先"冲刺",取得了两项重大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植物基因工程转移,并且成功总结出遗传规律,准确提出其表达的分子模式,他再次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取得了学术上的胜利。

他的科研成就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连续两年应邀出席代表当今世界生物学界最高水平的国际权威性会议----美国学术会议

高登

一路走来,陈章良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奇迹,首先源于他自强不息的吃苦耐劳精神,是那种不甘人后、咬定目标不放松的求索毅力。

同时,他要为中国人争光,不能给祖国丢脸的自我要求,也是一个巨大的驱动力,在踏上异国他乡的第一天,他就下定决心,"学习上一定要做得比别人好"。

鉴于他的卓越成就,华盛顿大学破格提前一年半为陈章良颁发了生物及生物医学博士学位证书。1987年1月,他谢绝了多家美国公司和科研机构的高薪聘请,回到了深深眷恋的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各方面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而陈章良能够毅然决然地离开那个繁华的世界,回到中国,是因为他出国时就抱有一个坚定的志向,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美好家园,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幻,他的志向矢志不移。

二、让中国的生物研究走向世界

陈章良回国后,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成就,被北大破格授予副教授,当时年仅26岁,他被寄予厚望,挑起北大生物学系教学研究的大梁,面对的几乎是零基础的境况,没有实验室,教师资源也极为匮乏。

陈章良将整个身心都融入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之中,并创造了以教授身份骑平板车拉货的纪录,他用平板车拉运大型细菌培养箱,结果却因为不会拐弯,他自己和整个平板车连同培养箱都滚到未名湖里去了。

他手把手地教学生进行生物技术试验,不是学生的老师,而是"老板"。在北大未名湖畔,他那座小小的实验室的灯光就如一座黑夜中的灯塔,12点前是从来不会熄灭的。

就是在这里,陈章良曾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国家863计划中的多个研究项目,不断书写我国生物基因研究的新篇章,特别是他取得的作物抗病基因工程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当时北大生物系一穷二白,陈章良为何能够在短短几年里取得这样的成绩?

首先,是源于陈章良的有力引导。他瞄准当时世界上生物科学的前沿目标,身先士卒,发挥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满腔的热忱,以极为顽强的毅力,开始一点一滴拓展壮大北大生物科学研究领域。

其次,陈章良善于带领团结一班志同道合的教师和学生,脚踏实地,合力攻关。他在上课时极为认真,一丝不苟,就像企业老板对待员工一样,课下却与学生打成一片,可以称兄道弟。他让学生叫他老板,学生们也特别爱上他的课,关键是在他这里能够学到当时国际上最前沿的知识。

天道酬勤,1991年,陈章良以其卓著的生物工程研究成果,荣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发的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该奖有"青年诺贝尔奖"之称。

年仅30岁的陈章良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科学家同场角逐并胜出,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这更是对他那种自强不息精神、勤奋刻苦执着追求毅力的回报。

三、树起生物基因产业大旗

陈章良深感于中国由于生物工程产业开发没跟上,多年来不得不大量购买外人东西的现状,他有志于肩负起开创中国生物基因产业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章良利用自身拥有的技术优势,与志同道合的潘爱华等人一起,在北大未名湖畔创建北大未名生物集团公司,开始生物技术产业化实践。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北大未名很快便发展出17家子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工程制药企业之一。接着他又力主创建一座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生物工程产业基地-----中国北大生物城,他的目标是做到中国最大最好。

他判断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将是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的生物工程。经过反复分析研究,他决定将干扰素作为带动中国基因工程产业的发展基点。

于是陈章良作为投资决策人,与技术发明人侯云德、企业领导者潘爱华一起合作,促成科兴生物工程公司的诞生,一举打破外国专家认为中国实现干扰素产业化是天方夜谭的预言,谱写出美丽的中国基因工程之歌。

他一力主导的科兴公司的拳头产品赛若金,一跃成为中国干扰素第一品牌,长期占据干扰素市场的半壁江山。

一时之间,陈章良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几乎已经是中国生物工程产业领域的一种标志,同时也意味着这个领域的走向。

为何陈章良最终能实现开创中国生物基因产业的志向?

首先,他意志坚定,下定决心就不动摇,以拓荒者的身份,发挥自强不息的精神,毫不畏惧现实中的资金、管理等诸多困难,勇敢地进入中国生物工程产业。

其次,陈章良不但在学术研究上顽强拼搏、毅力超凡,他在商业上更是嗅觉敏锐,眼光独到,干扰素的选择就是他慧眼识珠的证明。

此时的陈章良在一般人眼中可谓功成名就,可是他那一片爱国之心却永不停息。他虽然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但却愿意和社会各界进行广泛接触。

他曾经推迟参加在曼谷召开的一个学术研讨会,而跑到全国青联会议上去发言。这是因为在他的心中,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自然科学工作者不应与社会隔绝,而应不断地融入社会,并在社会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他后来出任中国科协副主席的主要原因。

陈章良的人生如同一个折射阳光的棱镜,反射出各种各样的绚烂光彩,并且每一道色彩都是那样的美丽,让中国让世界都为之绚烂,每道色彩都是那样的令人赞叹,让生物让基因都为之精彩!

陈章良为学,则桃李满天下,著作几于等身;为商,则屡创中国第一,出一条生物基因技术发展实用之路;为政,则心系农业、心系民众,让科技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