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破阵子》

自古以来,歌颂兄弟姐妹情深互助的诗词可谓说是浩如烟海,甚至唐玄宗李隆基都会追封自己的哥哥李成器为让皇帝。在讲究宗法关系的古代,血缘关系就是亲情的直接来源,让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以至于不成为浮萍。但是在近代,时代动荡,西方新思想与传统思想相碰撞,却让很多人的观念开始改变,甚至淡漠血缘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身世浮沉

在上个世纪上海的一个没落贵族之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张子静。可是比起这个陌生的名字,他被人所熟知是“张爱玲弟弟”的身份。张家两姐弟出生时,张家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张家了。

他们的父亲是当之无愧的名门之后,张佩纶和李鸿章之女的独子张志沂的独子。他们的母亲黄逸梵同样是地方官员的长女,虽然非正室所出,但也从小受到了大家闺秀的待遇,甚至曾经出洋留学。这样两个人的结合按理说应该说门当户对的组合,但是事实却截然相反。张志沂一直都有抽大烟,流连于烟花柳巷的恶习,而黄逸梵却是接受过新式教育,追求独立与个性的新青年,这两人的婚后生活少不了争吵。

张家两姐弟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破碎的家庭带来什么温情,反而变本加厉了这种对峙的局面。张爱玲说,弟弟长得很美,但却十分懦弱。而张爱玲又是一个像极了妈妈的女孩,性格要强,绝不服软。两个孩子在父母恶劣的婚姻里,就像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无人在意他们的心情和成长。

二、漠然亲情

但是张爱玲爱看书,文笔好,能够跟自己肚子里还有几分墨水的父亲面前说得上话,所以父亲让张爱玲去上学,但是不会讲话的弟弟张子静却只能留在家里学习。从小到大便是如此。后来父母感情彻底破裂,母亲毅然出国。而父亲继续留在家里花天酒地,败光了祖上留下来的遗产,随着继母的进门,张子静的生活环境更加艰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姐姐常常借口在学校念书不回家,而他又只能在家呆着,继母担忧他是将来的继承人会威胁自己的地位,总是对他冷嘲热讽。父亲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快活,没有对子女的关切。张子静在家里的饭桌上吃饭时,总是闷着头不敢说话,因为他怕自己又成为了这个家庭的出气筒。年少孤独的经历就仿佛是一生的写照,他孤独活了75岁。

母亲离开后的家庭生活,姐弟俩过得更加不易。甚至张父把“离经叛道”的姐姐关在阁楼里好几天,不让她出来透一口气。最后从楼上跳下来的姐姐彻底地离开了这个家,去投奔了她刚刚回国的母亲。

母亲当时刚在国外呆了一圈回来,看着自己的女儿心生了怜意,因为她也是从旧社会家庭里挣扎出来的可怜人,她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重蹈覆辙,于是就把她接过来抚养,继续上学,虽然谈不上多么深厚的母爱,但她至少给了张爱玲一个避风港。

三、可怜一生

弟弟张子静还在原来的家庭里苦苦挣扎。张爱玲偶尔回家去吃饭,饭桌上父亲突然开始辱骂斥责弟弟,弟弟也只是低着头流着泪,并不敢说什么,张爱玲看着这一场景十分揪心,还写进了书里面。但是她也无能为力。弟弟常跑去母亲那里找姐姐聊天,虽然姐姐不是很喜欢他,但是至少不排斥他。

终于有一天,再度受到了斥责的弟弟张子静抱着一双鞋,求母亲收留他。但是他们的母亲却说,自己的经济能力只能负担姐姐一个人,拒绝了他。于是他就回去了,回到了那个腐烂的家庭里面。父亲把钱花在了买鸦片上面,甚至都不给他结婚的钱,他也一生没钱结婚。

最后父亲在醉生梦死中去世了,母亲也再度出国,从此没有再回来。在1955年的某一天,张子静去姐姐那里,想见姐姐一面,结果开门的却是姑姑,她冷漠地说:“你姐姐已经走了”。从此他再也没见过姐姐。而母亲最后在大洋彼岸去世前,身边空无一人,母亲遗产给姐姐,姐姐遗产送好友。他最后在浦东的一个中学里平庸地度过了一生,晚年住在继母的十四平米的房子里,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结语

张爱玲和自己的弟弟张子静的一生,都是在孤独中飘零的。但这悲剧的根源在于父母的结合,两个不适合的人在动荡的时局里在一起,酿出的苦果还让子女也一起承受。最后张爱玲几十万美元的遗产没有留给了自己的弟弟,而弟弟也借居在继母的小屋子里了此余生,终身未娶,他最后整理了一份姐姐的回忆录,心酸之言令人落泪。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