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1月16日上午,虽然是周一早高峰时间段,但广州大剧院的实验剧场里人群涌动,其中不乏从事舞蹈行业的舞者、舞蹈爱好者、师生等等,他们都是慕名而来见一位荣获美国国际舞蹈节 “编舞家终生成就奖”(2020)、美国最高创造性人才奖“麦克阿瑟天才奖”(2007)、国际舞蹈界“奥斯卡”之称的“尼金斯基奖”(2004)等多个重要奖项于一身的获奖者——沈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名家讲坛』活动的前一天晚上,沈伟老师在广东艺术剧院参加了第17届的【广东现代舞周】开幕式,开幕式结束之后已是晚上十点多,沈伟老师马不停蹄的赶到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为明天一早的『名家讲坛』活动进行调试。

“温文儒雅,公子如玉”,这是风尘仆仆而来的沈伟老师当时给剧院工作人员留下的印象。虽然已是晚上十点多,但是沈伟老师脸上没有一丝倦容,从头到尾把活动流程和内容都与工作人员过一遍。从视频呈现在投影幕上的色差、灯光的投射角度、灯光对视频观感的影响,甚至连胶布与桌布都要使用同一样的颜色,就连分享会上的视频都还要自己去动手剪辑修改……一些不易让人察觉的小细节,沈伟老师都一一让工作人员配合调整至最佳状态。这样一位国际级别的大神艺术家,待人谦逊有礼,亲力亲为的为讲座活动做着准备,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让现场的人都“打了鸡血”般全力配合。

从广州现代舞团走出去的沈伟,20多年后又回来了

“我非常感谢1986年杨美琦老师去了美国,把这个现代舞引进到广州,跟很多老师、基金会、广东舞蹈学校一起把它建立在广州。”沈伟老师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说起参与了中国第一个现代舞团在广州成立,这是非常重要具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州现代舞团学习的日子里,沈伟老师的内心总有很多想法,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通过了解别人建立自己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技术技巧?我们的舞蹈语言和艺术观,它跟我们的背景文化有什么关系?在当时,他们的舞蹈语言和舞蹈语汇都是老师教的,也是西方留在他们身上的。当沈伟老师去国外求学以后,发现西方又在更新舞蹈语言了。

“在纽约的那几年,实际上我在想如何找到自己的舞蹈语言,然后我开始编排了很多作品,但看上去像是外国人编排的,我觉得这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在美国的前4、5年时间里,沈伟老师就一直在探讨自己的语言,经过探讨之后,《声希》诞生了。沈伟老师说起他在重新学习中国的唐诗宋词以及老子庄子的思想,“大家都知道这些动作是属于我的,我的真实背景和文化。它是通过我们的传统与我的关系而产生出来的。它又是现代的产物。国外不知道这个新的艺术是什么,而它就是我们的语言!”

沈伟老师通过视频分享了许多作品,也为观众们分享创作过程的故事。《天梯》是个西方的内容,但用的是东方的语言,它就是第二次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直接探讨。而《春之祭》因为结构非常复杂,没有一定的音乐和舞蹈经验,是很难驾驭这个音乐的。《连接转换》这个节目是沈伟老师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在探讨怎么样用身体在地上运动。“怎样可以让整个动作流动起来像书法一样,这是要解决的问题。动作语言可以怎样持续发力也不会断,任何舞者来做都是无法完成的,因为他们没有掌握这种新的舞蹈运动语言,所以这种新的语言很重要!”

舞蹈家、画家、导演,斜杠艺术家的语言跨界

说起现代舞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创新”方面,沈伟老师将自己的作品分了板块进行分享。从芭蕾舞作品的“动作语言到多媒体表现形式”、中国戏曲“中国传统艺术与时代的发展与探索”到歌剧舞剧“新元素与传统形式的结合”主题。除了舞蹈作品,沈伟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视觉艺术的作品,从绘画、实景装置表演和电影录像入手,“98年开始我就开始研究自己的语言,我觉得语言太重要。找到自己的思想理论,挖掘自己的舞蹈技术技巧,这不光只是一个舞蹈技术技巧,它延伸到我对绘画的认识,对我所有的哲学思想的认识。”

创造人类的新智慧,建立未来的新价值

沈伟老师提到,基本功很重要。这个基本功,是基本的修养和学习的认识。“创新也好,创造新东西也好,我们要从根开始。”在这个时代,我们要为未来创造一些东西,经过一辈子的学习经验,给这个社会和人类带来一些新的东西,虽然很辛苦但也有价值,生命很有意义。“我希望能够创造新的社会,给未来增添新的价值观,这就是我的追求方向”沈伟老师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完『名家讲坛』之后,有人在朋友圈留下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今年听到最有价值的一堂课,需要慢慢品味!”我们在这里共同期待,沈伟老师携带新的作品,来到广州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