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至于国民政府?1937年之后,如果不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压力,国民政府甚至还想继续向日本支付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论处于哪一个时代,实际上都得靠实力说话。

没有实力,那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实力,那就只能忍受别人的欺凌。

没有实力,那就只能向别人妥协。

没有实力,那就只能割自己的肉喂饱别人。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大清是这样,后来取代了大清的民国也是这样,只能沦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鸦片战争一打,大清就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送了钱,送了地,才让英国消了气,道光也才因此松了一口气,然后继续当他的皇帝。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打,大清就和英国、法国和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仍然还是送钱送地,这才又一次让列强消了气,躲到了热河行宫的咸丰也松了一口气,总算又为大清立了一大功。

什么大功?

咸丰玩了一招“战略转移”,把自己从京城转移到了热河行宫,然后用钱和地消了灾,让自己躲过了一劫。

他躲过了一劫,就等于是大清躲过了一劫。

大清还在,大清国祚还在延续,大清还可以继续维持统治,这可不就是大功!

甲午战争一打,大清又签了《马关条约》。

这一次大清送了更多的钱,也送了一大块地,总算是让日本息事宁人了,慈禧继续开开心心享受。

庚子年一打,大清又签了《辛丑条约》。

列强大口一张,你们4.5亿人是吧?那就按人头来赔钱,每一个人赔一两银子,那就是4.5亿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清大手一挥,每一个人才赔一两银子?小意思,拿去!

总之,大清最后70年,那真叫一个窝囊,签了一份又一份的条约,赔出去了不知道多少钱和地。

尤其是《辛丑条约》那一笔巨额赔款,钱还没有赔完呢,大清就先完了。

大清完了,也就进入了民国。

进入民国之前,很多人都对民国充满了期待,认为民国总会有一雪大清所留下来的耻辱的那一天。

只可惜,那一天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民国不仅继承了大清的政治遗产,也继承了大清的政治负债。

这也就是说大清当年所签订的每一份条约,所欠下并且还没又还清的债务,民国还得继续负责。

既然民国不是大清,那为什么不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他们都没有废除大清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呢?

北洋政府其实很想废除大清留下来的不平等条约,可是的确做不到。

民国新立,可以说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

可是,怎么才能“兴”却难倒了一大批人,毕竟不仅实力远不如别人,就连人才也没有几个人才。

而在“兴”之前,还有一个更重要,也是更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才能有机会“兴”?

如果连一个“兴”的机会都没有,那还怎么“兴”?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可以自己争取这个机会,可是放在那个时代,我们想要争取这个机会其实很难。

因为这不仅要看我们自己的决心,还要看列强的态度。

于是,为了获取列强的支持和认可,北洋政府就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大清和列强所签订的条约继续有效。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为什么一定要获得列强的支持和认可?

原因并不复杂,还是那句话,列强实力太强了,北洋政府不是对手。

如果北洋政府不能获得列强的支持和认可,那么列强就会转而支持别人来对抗北洋政府,那样就会更乱。

后来列强也的确这么干了,所以才有了国民政府。

而北洋政府之所以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和认可而承认大清所签条约,那是这样才能让列强继续获利。

列强千里迢迢而来,费尽心机打开了大清国门,签订了一份又一份条约,可不是为了做善事,而是为了攫取利益。

那一份又一份的条约,就是列强想要攫取的利益。

所以,北洋政府才不得不承认那些条约继续有效。

不过,北洋政府其实一直都想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也在为此做努力。

北洋政府在1917年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了之后,就立刻宣布大清和德、奥之间所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议等等废止。

当时没有段祺瑞执意对德宣战,那北洋政府想要废止大清和德、奥之间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虽然这一次能够这么顺利废止,多少还是有一些侥幸和偶然,可也算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壮举。

只可惜后来北洋政府一直疲于内讧,实力一直无法得到提升,所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之事也是举步维艰。

至于国民政府,在废除不平等条约这一块甚至还不如北洋政府。

后来如果不是因为国民政府和多数列强站在了一边,列强才选择了放弃的话,国民政府根本不敢提这事。

哪怕是1937年之后,此时局势如何自不用多说,然而国民政府却还在不顾社会各界反对而向日本支付赔款。

如果不是社会各界一起抵制,给国民政府施加了压力,也许会一直赔到1945年也说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说到底也还是实力不如人,否则也不会这么窝囊。

没有实力,那就只能任人欺凌。

总之,实力就是一切!

无数先人和将士的负重前行,才换来了如今的天下承平,吾辈当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