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林兴 他是中国史上第一位荣登世界最高艺术殿堂——2005巴黎卢浮宫法国沙龙展的画家,

他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由多位国家首脑在作品《和平美神》上题写和平祝词的画家,

他是中国史上第一位以一己之力,兴建气势雄伟的近万米私人美术馆的画家。

他是中国史上第一位受邀赴哈佛大学演讲的艺术界华人画家、雕塑家。

他的画以历史和当代女性为题材,以穿越中西的手法,创作出了众多的美女形象,给人视觉乃至心灵无与伦比的美感,被世人誉为“东方美神”,独步中国画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林兴作品《古往今来》
非洲的割礼仪式和我国的裹脚、欧洲的束腰,并称为世界三大封建陋习。所谓的“割礼”是残暴地割去女性的生殖系统最敏感部位,使女性成为统治者吹捧的“女真人”。

“割礼”是对人性残暴的杀戮,它严重束缚了人类文明正常发展的速度。其实“割礼”也存在于某些艺术领域,比如中国画。

薛林兴作品《黑之惑》
说到中国画,那是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的一部分,所有的中国人都为此感到自豪;我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当然也深深痴迷于中国画传统的美学理论,这些理论是历代大师们制定的作画规则和理论,比如 气韵生动” “水墨为上,墨分五彩。”“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还有 “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这些看似玄妙的理论以及精美的文辞,就像圣经和天书一样权威地占据了绘画界和中国画艺术评论界,同时意淫和浸入了众多中国画家的灵魂。

薛林兴作品《卡琳娜卡普》
这些理论在思想上给中国画实施了“割礼”!中国画在这些理论下固步自封已经日渐凸显落后和陈旧,而在这些理论的割礼之下,还自觉是“圣洁不可冒犯”,这与受“割礼”之人忍者剧痛而沾沾自喜有何区别?!我们来详细客观地辨析给中国画施以“割礼”的“四刀”理论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林兴作品《雪儿》
一、 第一刀“气韵生动”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 《六法》作为品评的重要文献,在美术界仍然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它能够一直成为历代品评的主要依据,除了它具备客观的历史原因和品评的系统化外,也和其深厚的美学内涵有很大关系。

《六法》是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及的品评绘画的文章。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观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六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他要求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六法”的其他几个方面则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自此“气韵生动”便成为中国画法的葵花宝典,不二法的门中大法。但是我私下认为此理论是虚张声势罢了,如果说在水墨盛行的古代它还起到了某种说教的作用,那么当今绚烂多彩的时代潮流中,显然,它已不可能,也不应该大行其道了。

薛林兴作品《怜香旑歌》
气韵不是形象,它只是气场和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虚幻形式,是一种自我感觉,是虚无的东西。这就违背了哲学所讲的,先有物质,后有精神,是物质决定精神,而非精神决定物质!所以说先有一幅画真实的画面感,然后才产生了其独特的气韵,而不是单纯靠气韵才造就了一幅作品。
《洛神赋》中曹植曹子建初见洛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显然是先见其形,而后有“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这才是洛神的气韵,可见应是先见其形,其形产生了气韵。而不是传统理论所言的“气韵生动”。

登山而后情满于山,观海才能情溢于海,先有花开花谢花满天,林黛玉才产生了“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叹。这些都说明先有物质,才有精神。

“六法论”也有“应物象形”这一法,但被放在了后面,而将“气韵生动”置于首位,这就是先后颠倒本末倒置了,是只见衣物不见人,只见树叶不见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林兴作品《哑女》
如果将“气韵生动”改为“形象生动”将会让中国画摆脱残暴的精神“割礼”,不拘一格走形象生动的路线,将会大大解放传统中国画的思想,从而谱写中国画绘画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