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衰人历史轻松读物

日常分享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趣闻解读。

目前已有《历史穿越假设》系列、《乱炖中国史》系列。

我们现在看电影、电视剧中涉及明朝的情节都会出现锦衣卫、东厂西厂的人物出现,

都是武功高强,绣春刀的锦衣卫,白头发阴阳怪气的东厂太监。其实这些都是明朝的特务机关,跟现在美国FBI、CIA有点类似。不过出现的时代有前有后。今天宁衰人带大家了解一下明代的厂卫。

l为啥叫厂卫呢?

这个是合称,主要是指明朝皇家特务机构。东厂、西厂、内厂,加上锦衣卫。合称三厂一卫。这个厂可不是生产厂商,他们是妥妥的特务机构。

基本的时间顺序是是:朱元璋设置锦衣卫、成祖时设东厂、明宪宗时设西厂。

后来皇帝对特务也不信任了,然后东厂与西厂内斗激烈,明宪宗有设立了“内行厂”监视“东厂”、“西厂”和锦衣卫。

总之就是跟串糖葫芦一样,先有锦衣卫侦伺一切官员,觉得锦衣卫权力太大了,又设置东厂监督官民和锦衣卫,然后又觉得东厂权力大了,还跟锦衣卫穿一条裤子,又设置了西厂监督东厂,最后再弄个内厂监视官民和厂卫。不过到最后都成了明代毒瘤。

厂卫的牛逼之处在于,由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整套侦察特务机构体系。厂卫均可不经司法机关,直接奉诏受理词状,逮捕吏民,用刑极为残酷,最恐怖时期,官员上朝都是要交代后事的,很有可能上朝就被厂卫抓走。有一段时间人心惶惶。

今天就一个一个的说一下:

l半路转行的锦衣卫

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明洪武十五年正式成立锦衣卫,最早其实及属于皇帝的御前侍卫班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锦衣卫的老大叫: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和东厂西厂不同,很少由太监担任。很明确他们的职能:“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这两句话,基本包含了两个部门。前一句就是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就是仪仗队和保安。

这些保安仪仗队一般叫: “大汉将军”。其实只负责摆POSS,说白了就是在皇宫大殿上的模特。这些模特一般都是猛男,而且中气十足,声音宏亮,外表上看要威严凶猛。主要是威慑作用。

另外一个职能就牛逼了。“巡查缉捕”。

朱元璋坐了皇帝位置后,处理那些功臣威胁,但感觉传统的司法机构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提升,慢慢的变成皇帝的私人警察。镇抚司受理皇帝指定的案件,有监狱(诏狱)可以逮捕、审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锦衣卫官职从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其实也算军事编制,普通士兵叫校尉、力士。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继承的。

另外锦衣卫还有个工作,就是打屁股 “执掌廷杖”。廷杖制度始自明朝,朱元璋也是人才,就是皇帝教训上朝时候不听话的官员刑罚。开会开一半,说不过了就被皇帝宣布加以廷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上去按照皇帝要求一通打屁股。这些打人的就是锦衣卫校尉。这廷杖后来发展到一个奇怪的结果。明朝机构完善,臣子经常顶撞皇帝,官员们后来把廷杖当成一种荣耀,挨廷杖就说明大爷我叫板皇帝了。我就是文人风骨。反正出了一堆以挨廷杖为荣的二杆子。

l 一直很牛的东厂

东厂,东缉事厂,东厂和锦衣卫不同,从成立开始,就是特务机构。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朱棣觉得锦衣卫一家独大,而且毕竟是外臣,不如太监天天在自己身边方便,于是由亲信宦官担任老大。

值得说的是: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而且全国都有分店。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到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厂卫”这词才合并在一起的。 理论上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不过后期这两个部门基本一直穿一条裤子,东厂的设立其实标志着明朝太监干政的开始。

l短命的西厂

西厂:"西缉事厂"。明宪宗觉得东厂、锦衣卫的行为没人监督,因此为加强特务统治,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第一任厂公是大太监汪直,实际上西厂的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也是全国各地。后来不干人事,内阁、东厂锦衣卫都开始反对,被迫撤销。

到正德元年又偷偷的开五年后,然后又被撤销。

西厂在明代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其实影响力远不如东厂和锦衣卫,虽然西厂也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但因资金,外部压力等问题,西厂也没什么太大的作为,前后只有两任提督,这两太监历史上可十分有名:汪直和刘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自主创业的内厂

内厂:正式名称是大内行厂。明武宗时大太监刘瑾专权,觉得自己挺牛逼,然后设大内办事厂,简称内厂,由其亲自统领,一时间把东厂、西厂全部压了下去,据记载,手段尤为酷烈。武宗以前,厂、卫分立,各自干各自的事情。但到了刘瑾手里,东厂老大丘聚,西厂老大谷大用,锦衣卫指挥史石文义,都是刘瑾团伙的人,当时厂、卫合一,特务遍天下,而且刘大太监的重刑花样繁多,一度让明朝进入白色恐怖时期,官员人人自危,百姓谈虎色变,人们视宦官如虎狼。明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以谋反罪被杀,西厂、内厂撤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太监刘瑾创业失败。

l三厂一卫有啥长脸的事迹?

厂卫干的事情,其实只用说一件就够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案子就是锦衣卫、东厂办的

方孝孺是朱允炆亲近的大臣,他人物建文帝是他的知遇之君,所以忠心不二。南京城破后,方孝孺闭门不出,天天为朱允炆穿丧服啼哭。

朱棣招方孝孺来起草即位诏书,让人把笔给方孝孺,说:“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方孝孺投笔于地,哭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方孝孺也是牛人,朱棣说,你不写,我就诛你九族,方孝孺说别说九族,就是诛十族又如何?

本来九族是指:

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

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

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

然后历史上唯一一次出现了第十族:门生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凌迟了方孝孺 “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凌迟。

其他很多朝臣如商辂、项忠等都是倒在了西厂手中。

其实明代主要的厂卫是指锦衣卫和东厂,另外两个存在时间都不长。只是很多电影、电视出现的次数比较多。明代厂卫的设立历史学家评价不一,总体来说对整个皇帝的集权统一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危害性也是有目共睹。因此,后世评价厂卫也是明代覆灭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