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就是在家常吃,在外吃不到的美食,比如在国内,无论你住到哪儿,贪恋的一定不是红烧肉,但一踏出国门,一碗软糯的红烧肉会让人落泪。对于江南水乡,有一样乡愁让人念念不忘,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这就是水生的蔬菜——慈菇。对于北方的朋友,慈菇还并不是太熟悉。但对于南方的朋友,尤其是江浙沪一带的,肯定是很熟悉的。慈菇原生中国,以前是水中的杂草,多生在浅湖、池塘、溪流和水田中。过去饥荒年,粮食没有丰收,百姓就用慈菇的球茎充饥,因此得名“慈菇”。后来逐渐能人工栽培,慈菇也就成了常用蔬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的这个季节,慈菇在南方的超市、菜场、街头小摊上随处可见,直到春节过后,慈姑才下市,是冬季江南最常见的蔬菜。慈菇与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荸荠、莼菜、菱八种水生植物合称为“江南水八仙”。慈菇,也常叫茨菰,但在四川和湖南的很多地区,以及安徽和湖北的部分地区,说到的慈菇却是荸荠。《群芳谱》云:“至秋冬取食甚佳。”就像出水鲜的鱼虾一样,对慈菇而言,深秋初冬正是它上市季节,此时吃的是时鲜货,当然“甚佳”。

慈菇很有个性,被戏称为“嫌贫爱富菜"。慈菇本身有一种淡淡的苦和麻,只有和油脂在一起同烧,才能中和其中的苦涩。如果只和素菜一起做,慈姑会吸收其他蔬菜自带的菜味和苦味,从而变得苦上加苦。慈菇的做法很多,炒、炖和煲汤都行。红烧的慈菇吃起来粉嫩润滑 ,炸出来的慈菇片也是香脆好吃,是茶余饭后的零食佳品哦。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整个冬天,家乡餐桌上菜肴的主角就两样,一是青菜,一是慈菇。早晨大多是咸菜熬慈菇。那时生活条件差,没有什么早点之说。喝两大碗稀粥,就着咸菜慈菇,既佐粥下肚,又扛饿;中午不是青菜烧慈菇,就是慈菇烧青菜,常年不变。上学时,我们还经常在衣兜里揣几个大慈菇当零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菇是一种水植物,它的果实为黄白色或青白色球茎,顶端有肥大的顶芽,外形有点像马蹄呈长长的圆形。慈菇属于水生蔬菜,对铅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所以慈菇球茎表皮的铅积累量较高。因此在食用慈菇时不要怕麻烦,一定要认真去除表皮,把顶芽掐掉。挑选慈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挑选那些形状完整,有光泽圆润的,看起来结实没有裂开或缺损。从纹路上看要清晰的,如果纹路有皱缩纹的,就不要挑选了,一般都是放了比较久或老了的,吃起来会比较苦涩。再次要看表面有没有变色的,块根有没有腐烂的,一般新鲜的慈菇都是表面没有变色,没有腐烂的块根。而市场上出售的慈菇分成长形和圆形两种,长形一般有三节,吃起来较香较脆;圆形肉色为白,淀粉含量较丰富,口感略苦。所以在挑选的时候,可根据个人口味选购。一般来说,炒慈菇的话可以选择三节长形慈菇,而炖煮类可选择圆形慈菇。

冬至前后,慈菇叶子就枯黄了,地下的慈菇也长成了。当地农民便会扛着铁叉,挎着竹篮,去田里挖慈姑,我们家乡叫刨慈菇。出土的慈菇一个个长得圆头圆脑,很像大蝌蚪,又似小土豆。每一颗都带有一粒顶芽,弯弯地翘着,家乡人叫它“慈菇嘴子”。小小的慈菇,承载着我的童年和少年,也承载着家乡的每一个冬天。很难想象,家乡的冬天里没有慈菇,乡亲们怎么熬过饥饿和寒冷?小伙伴们,冬天的水生蔬菜“慈菇”,你吃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