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初冬温暖的阳光下,阳宗镇新街村村民李自秧带着孩子回娘家时发现,横在家门口的污水沟不见了,往日阳光下从沟里飘出难闻的臭气也没有了,家里的下水管道也变得通畅了。放眼望去,新街村街道变得干净宽敞了,宁静的村庄开始重现久违的泥土与稻谷芬芳,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

2019年以来,随着阳宗海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使阳宗镇新街村村庄污水收集率超过90%,垃圾收集率达到100%,每日可收集0.62万方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可收集0.18万方污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用于农灌。“项目的实施既阻断污水流入阳宗海,改善和提升阳宗海水质,也使阳宗镇新街村的村庄景观和村庄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提升”,云南建投集团城乡投公司阳宗海项目负责人蒋昕辑说。

走出阴影 让良好生态环境造福群众

2008年,受砷污染事件影响,阳宗海一度丧失饮用、灌溉等功能,经过10多年治理,阳宗海走出“砷污染”阴影,水质恢复并稳定在二类至三类。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2019年,省委、省政府引入第三方保护治理高原湖泊,明确由云南建设投集团作为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主体,其下属城乡投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迅速投入高原湖泊保护治理。

按照“一湖一策”方案,城乡投公司与阳宗海管委会签订《阳宗海保护治理协议》,统筹推进阳宗海保护治理项目的投融资及建设,通过建立平台、整合资源、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将有效资金快速投入到湖泊保护治理中,建立阳宗海流域保护治理长效机制。

随即,城乡投公司迅速组建高原湖泊保护与治理规划设计专家团队,与阳宗海管委会对阳宗海保护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最终,确定以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先行对阳宗海流域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以改造村庄内雨水、污水集水系统及垃圾清运现状,从源头上阻断污水流入阳宗海,提升水环境治理效果,让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流域百姓。

迎难而上 抢回疫情“夺去”的时间

2019年12月,阳宗海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新街村委会拉开序幕,仅用了26天的时间完成6个村组雨水、污水管和沟渠建设、改造及道路修复工程,顺利完成了3千万的投资额。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项目建设被迫暂停,一等就是6个月。为了加快阳宗海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进度,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城乡投公司与阳宗海管委会决定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实施的原则,将流域内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分三期实施。7月1日,项目一、二期工程启动建设。

项目一、二期工程主要是对沿湖及沿河污染负荷较重的阳宗镇、汤池街道共52个自然村清污分流设施进行改造,将其中41个自然村的污水收集后引排至截流干管,11个自然村新建一体化处理设备进行污水处理。共铺设污水管道230 km,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1座,新建污水提升泵站7座,新建雨水沟4.5公里,而工期只有30天。

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作为项目投融资主体和管控方的城乡投公司开启了“5+2”“白+黑”的工作模式。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工作人员白天走访各个自然村,收集村民们关于支管埋设走向,预留井、检修井位置设置,施工期间交通保通等意见,晚上回到驻地研究解决方案,并积极与管委会沟通协调,寻求解决办法。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城乡投公司精心组织施工队伍、合理安排作业面,让人员、机械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效率最大化。“由于村落地形情况复杂,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大型挖机进不去的地方,小型挖机上,小型挖机进不去的地方,小三轮车跟上”,项目部职工黄兆描述建设时的情景说。据统计,在施工高峰期,每天有800余名工人在各个工作面辛苦忙碌着,挖机、装载机、抽水机、发电机、切割机在各个作业面轰鸣,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稻谷芬芳 打造昆明绿色名片

经过30天的奋战,项目一、二期工程排污管道替换污水沟,清污支管装进了各家各户。村庄里再也闻不到以前随处弥漫的臭味,经一体化设备处理的污水还能二次利用灌溉庄稼。“污水沟没了,道路也变宽敞了,真是解决了我们村的大问题呀”,阳宗镇汤池街道五邑居委会特意给项目部送来了锦旗“情系人民 为民解忧”。

阳宗海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除污水管网铺设外,还将配套0.5吨电动三轮收集车117辆,240L垃圾桶88只,2.5m勾臂车18辆等相关设备设施。待配套设施到达后,阳宗海流域内村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及生活垃圾清运工作也将正式展开。

阳宗海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有序推进的同时,施家嘴村庄生态移民搬迁项目、环湖湿地恢复建设项目等一批阳宗海保护治理项目也将陆续启动建设。未来的阳宗海将集农业灌溉、工业生产、旅游景观、调蓄防洪、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为一身,成为昆明市一张绿色名片。

云南网记者 杨建华 通讯员 秦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