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上形容友情的典故不少,比如高山流水,忘年之交,桃园结义等。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包括管鲍之交,说的就是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就是有华夏第一相之称的管仲。

管仲最大的成就就是辅佐齐桓公称霸,坐上了老大的位置,成了春秋五霸之首。后世虽然对于春秋五霸里的某些位置都有争议,但是齐桓公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齐桓公对管仲有知遇之恩,管仲对齐桓公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比后世的刘备和诸葛亮,苻坚和王猛。

管仲是今天安徽人,后世经常尊称他为管子。小时候家里条件比较苦,经常和好朋友鲍叔牙一起做生意。但是管仲这个人不太地道,每次获利都想多捞一点,遇到事情就跑,还当过逃兵。大家都取笑他,只有鲍叔牙认为管仲不是真的爱财惜命,而是因为家里有人需要照料,不得不这么做。管仲很感动,一直都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虽然两人是好朋友,都在齐国谋事,但是政治选择却一点也不一样。一开始管仲选择跟随公子纠,鲍叔牙选择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不久齐国发生内乱,双方都要赶回齐国争夺王位。这时候双方都加紧往回走,但是齐桓公已经先期出发了,常规来说管仲他们是追不上的。思虑之下,管仲决定先带人是拦截齐桓公,公子纠直奔齐国。于是管仲就在路上拦截齐桓公,然后趁机一箭射向齐桓公,齐桓公大叫一声后倒下,管仲以为齐桓公已死,就放心大胆地赶往齐国。没想到这只是个障眼法,那箭并没有射中齐桓公,齐桓公只是假装中箭,并连夜赶往齐国即位。而等到管仲他们到达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已经即位,大局已定。于是便联络鲁国,希望强取政权,怎奈实力不济,不久便被击败,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送到齐桓公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齐桓公是想杀了管仲的,毕竟他是敌方的谋士,还差点杀了自己。但是鲍叔牙求情:齐国要想强大,必须要有管仲的辅佐。几番求情,于是齐桓公便答应任用管仲。没想到双方一见面就相谈甚欢,齐桓公还拜管仲为相,称他为"仲父",可见对管仲才华的欣赏和信任。

在管仲的主持下,齐国开始改革。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商业,改革税法;军事上寓兵于农,扩大兵员;政治上强化管理。在管仲的主持下,齐国很快就富强起来。

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先是从身边的小国入手,同时利用匡扶周王室的名义,不停的征讨不听话的国家,可谓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早版本。跟楚国等大国也尽量维持有好的关系,连周王室也叹服。

在一系列政治外交措施下,齐国成了公认的大国,盟主,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齐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了几个人才后就去世了,而他和齐桓公的君臣际遇,则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美谈,后世可堪比者,唯有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