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女同学,年薪250000元,37岁,身材很好,大学副教授,早就买房买车,就是不愿意去家里安排的相亲。

她妈妈急得电话都打我这来了,直夸我结婚生子了就是靠谱孩子,哭笑不得,让我要去劝劝她。

像我同学这样的真不少,大龄单身,工作不错,收入也可以,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不缺,甚至属于二八法则中的前20%,那就算精英了。

可就是不着急找对象,好像越是有能力、有学历、有见识的人更是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剩女”的反应

我和我同学真的沟通了,闲聊起来是很亲热的,但绝不能说单身不好,她会炸毛,更不敢提她妈妈联系过我,那估计她家要闹开了。

她以前就说过,自己什么都可以独立,为什么着急结婚啊?我要是现在问了肯定还是把我怼回来,台词应该是这样的:

你不能因为你自己嫁人了、有孩子了就鄙视我啊……我看起来像那么缺爱的吗?

看,关系太熟反而成了障碍,反过来一样,我说上句她马上就知道下句,或者说这种“高知孩子”懂得太多了?

其实,对于很多高知单身女性,总是被人评价为自私啊,眼光高啊,不考虑父母啊,没有孩子人生都不完整啊。

我真的还挺看不下去的,个人觉得是否结婚,什么时候结婚都是个人选择,这个不能勉强,遇到投缘的,顺理成章也就成了,越催反而越容易被抵触。

我同学的情况其实不是真排斥结婚,她以前也是谈过恋爱的,只是到了这个年龄还单着,她的口风变了,而已。

很多人都不是真的排斥婚姻,也不都是眼光多高,只是为了学业和事业发展,结婚这个事就推迟了几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她的心声

我开玩笑一样地问她:那么多教授啊、大学生啊,就没有追你的?谁信呢!

说到这个,她忽然叹了口气,说真的有,我说这不是好事吗?你又不是真不婚主义,然后她说出了心里话:

身边的确有些同事追过她,不是完全不来电,而是都二婚,大家互相都知根知底的,假如结合了,周围的非议会很多。

对于学生,虽然自己不介意姐弟恋,但是作为老师,世俗的眼光还是在意的,不利于工作形象的事情不能做。

然后呢?年龄相当,互相还得来电的,经济条件又不能太差,否则就被人评价为“挑来挑去”之后,选个“对付的”……

说来说去,真正在意的不是钱,也不是单纯追求爱情,而是一个脸面问题。

很多被“剩下”的姑娘,往往是那种形象也不错,经济能力也不错的,要么大谈独立至上,要么笑着说随缘。

越优秀的“剩女”,其实越加在意这个脸面问题,只是这样的心思,很多人并不愿意明说而已。

03她的“标准”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镜子采访过很多位单身女性,年龄大多在33岁到40岁之间,她们的择偶标准竟然惊人地相似:

1、30岁以前,是先看帅不帅,再看其他东西,只要来电马上就可以陷入爱河,谁的建议都不会听从。

2、35岁以前,颜值不是首位了(其实也重要),对方条件变得重要,发现父母说的“现实”是有道理的。

3、35岁以后,爱情和金钱先放一放(还是很重要),两人是否各方面都相对匹配,在一起不能被外人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女人年龄越大,对男人的颜值要求越低,综合考量越高,但是呢?女人年龄越大,自己颜值越低,综合能力越高。

所谓的“标准”自然好像水涨船高一样,女人如今的社会地位很高的,当自己有了一定成就的时候,本身已经超过了不少男人。

所以在适龄范围内选择另一半的局限性很大,所谓的“降低”标准显然也可以,但是谁都不愿意太将就,尤其放不下那个“脸面”啊。

最后想说

“剩女”这个词,虽然没有指向明确的年龄范围,但本身就带着一定的不友好,所以女人们其实很反感被这样贴标签。

而很多单身女人最重视的那个小心思,也正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产生的,想要帮助她们,先要在主观上去掉有色眼镜。

因为爱情与婚姻本身是很个人的事情,即便是父母,也只能是稍加建议而已,因为即便协助了“开始”,也无法左右“过程和结果”。

更何况是亲戚、同事、朋友、邻居这些跟着瞎着急的了,冷暖自知从来不是鸡汤,每一份“多余”的关心和热情都是一种压力。

单身的姑娘们,哪怕你单身到40岁以后了,你也还是姑娘。

不要在各种“氛围”下“将就”,毕竟真实的生活是自己的。

也不用违心地喊着“独身”,这样才能迎来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每个女人都能得到自己期待的爱和真心的陪伴!

关注@镜子如歌,看情感故事,品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