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第一次出使西域耗费十三年,最终还是失败。24年后,汉武帝刘彻任命张骞为中郎将,带着300人的使团和几万头牛羊,以及价值数千万的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再一次重新踏上西域的征程。

由于漠南的匈奴势力已经被肃清,这次张骞的出使很顺利,使者团平安到达了乌孙,张骞很快便见到了乌孙王昆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孙的王公大臣们以前从未见过汉朝使者,也不懂汉朝的外交礼仪,他们只是听说过在匈奴的南方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

但乌孙人还是见过不少匈奴使者的,所以便以接见匈奴使者的方式招待了张骞一行人,并对张骞随意回了一礼。

张骞一看他们竟把天朝上国的使者当匈奴人对待就不干了。

要知道,匈奴人早已被大汉帝国的军队驱赶到了更远的北方去吃沙,早已不是当年雄霸整个北方的强盛民族,怎能把汉人和匈奴等同起来?

不过,张骞久在塞外生活,听闻乌孙人贪财,便对昆莫说:“我们皇帝陛下的赏赐我已经带来了,按照我们的规矩,大王应该跪拜受礼,不然,礼物我可就原封不动地带回去了。”

依照现代人的观点,国家与国家之间,无论大小,均为平等关系。大家可以想象下,让一个国王对另一个国家的使者行拜礼是什么画面。

不过,乌孙人毕竟是实用主义者,再说,他们大概也从不讲究“男人膝下有黄金”那一套,既然有好东西,为何不要呢?

因此,昆莫依张骞之意行了一礼。如此一来,张骞感到心满意足,而昆莫得到了张骞早已准备好的厚礼,真算得上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在经过一番交谈后,张骞对乌孙王说:“我们汉朝陛下很敬仰大王,并希望大王能迁往南方居住,陛下还愿意把汉室公主嫁给大王为妻,这样两家就成了兄弟,还怕他的匈奴人吗?”

而乌孙王虽然不喜欢匈奴人,但他很喜欢汉朝的厚礼,也喜欢汉人的公主,可要他和匈奴人彻底划清界限,站到对立面,昆莫仔细考虑了一番,还是没有立刻答应,只是说与大臣们商量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张骞并不一味死等,他还命手下几个副使带着礼物,由乌孙的领路,从乌孙的国都赤谷城出发,向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进发。

再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与匈奴断交与汉朝交好,还是维持现状,乌孙王还是无法决断,于是便先派一队人跟张骞回去,想先看看传说中的天朝是怎样的。

最高的规格接待了这些使者,也让乌孙的使者领略了汉朝的强大。

2年后,张骞派往赤谷城的副使们陆续返回长安,并带回了沿途所经过的国家的情报,给汉朝人民以开阔的视野。

此后,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逐渐成为常态,从汉朝到长安的使者每年少则5、6次,多至10几次,规模从几十人至几百人不等,西域各国到长安的使者更是络绎不绝。

但这一切张骞并不知道,因为从乌孙回来的第二年,长期奔波以致积劳成疾的他就在长安病逝,享年五十岁。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时经过匈奴人的地盘,被抓起来囚禁了近10年,其中的艰难险阻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尽管第一次出使,他未能完成促使月氏与汉帝国联合对付匈奴的任务。第二次,乌孙虽与汉朝结盟,最终也没有按照汉朝皇帝的意图迁往南方。

但张骞始终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使命,开阔了汉朝人民的视野,他的精神和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肯定。

上千年后,从长安出发,经中国现在的甘肃、新疆地区,跨越中亚、西亚,连接地中海国家,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正式形成,并在此后的几百年中,对中国及欧亚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路线大致与张骞当年所走的大致相同。

因为当年这条道路上的主要流通产品是中国产的丝绸,所以人们就把它形象地称为“丝绸之路”。

这是张骞对国家和民族所做的最为重要的贡献,尽管他生前并未看到,但历史将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