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坦克两项的同志们,对于2014年96A坦克的表现一定印象深刻。96A的"飙车式移动射击",比同场竞技的T72的"蠕动式射击",不知高到哪里去了。那么坦克的移动射击究竟难在哪,为何堂堂坦克大国俄罗斯都搞不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过"坦克炮端酒杯"的同志们可能说啦,给火炮加个双稳不就行了?但是光稳定火炮还不行,瞄准镜也得能"端酒杯"。为啥?您不是要移动射击嘛,这坦克上下左右一顿乱颠,瞄准镜不能稳定,炮手的眼睛岂不晃瞎了?把瞄准镜直接安在能稳定的火炮上行不行?当然不行!炮手想看哪,火炮就得转到哪,这一两吨重的火炮和十几二十吨的炮塔,哪跟得上炮手的眼睛叽里咕噜上下左右转啊?所以现在的坦克,瞄准镜都是单独稳定的,好让瞄准镜里的图像高度稳定,这就是"稳像式"火控系统的意思。

那么稳定火炮和瞄准镜靠啥?陀螺仪呗,玩直播用的那个手机支架上就有,当然精度比起坦克上的,低了不止一星半点儿,毕竟坦克可是要瞄准2000米外的目标的。

火炮和瞄准镜都能稳定了,是不是就能移动射击了呢?Too young!您想打2000米外的移动目标,不得算算提前量吗?这可不能全靠经验,得靠另一个高科技玩意儿——角速度测量仪。这个仪器原理也不复杂,就是用激光测距仪测一下您和目标的距离,再持续照一会儿,用三角函数就算出来了,当然这个计算过程靠计算机,不然人家匀速运动还好,要是一会儿加速一会儿减速,您光算三角函数就累死了,还不如大概往前蒙一炮,然后默念阿弥陀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了,一辆坦克有了这些,基本就能在不刮风的天气移动射击了……没错,想要在大风天打炮,还得加一个横风传感器,不然本来提前量算得挺准的,一阵大风就把您的炮弹刮歪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穿甲弹飞到2000米以外,怎么也得一秒多,要是破甲弹,得飞两秒多,横风的影响不能忽视。

对了,想在晚上移动打炮,您还得加个热像仪。这玩意儿好啊,晚上起码能看2000多米,还不会暴露自己,不像苏联的坦克,个个顶着个红外大灯,生怕敌人不知道自己在哪……最关键是,只能看800米……想想海湾战争时,M1是怎么在晚上暴打T72的吧。

OK,坦克移动射击所需的硬件基本就这么多了。有的同志可能会问了,这些玩意儿,俄罗斯的T72B3上都有啊,怎么还是只能"蠕动式射击"呢?很简单,有无是一码事儿,好坏是另一码事儿。上面说的这些仪器,都是一些非常精密的小玩意儿,而苏联的工业向来傻大黑粗,最不擅长的就是造这些电子器件。再加上苏联解体后的大失血,俄罗斯在坦克火控系统方面就被中国追上了。

就说这热像仪吧,苏联时期的坦克,没有一辆装过;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搞出了一款"龙舌兰"热像仪,可惜性能不好,连俄军自己都不愿用,以至于出口印度的T90坦克,不得不安装法国的热像仪;T72B3用的是白俄罗斯的热像仪,真正的俄罗斯国产热像仪,直到2017年才批量生产,性能跟国际先进水平,依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说了半天俄罗斯坦克,那么咱们中国的坦克什么时候开始能移动射击的呢?其实也没多久。大概上世纪90年代初吧,我们搞定了稳像式火控,首先装在了88B坦克上,然后就在96式坦克上大面积铺开;横风传感器和热像仪装备的就比较晚了,直到99改进型坦克上才出现,随后也用在了96A上,不过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二零零几年了。所以说,中国坦克真正具备全天候移动射击能力,是21世纪后的事儿了。如果从我们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坦克69式算起,我们足足用了40年才实现呐。

再看看欧美,他们的M1啊、豹2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把这些设备一股脑全装上了,这20多年的先发优势可不是白给的。当然了,如今已经大批服役的99A坦克,各种设备早已升级换代,足以媲美世界一流水平。超英赶美从来不是喊出来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军工人替你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