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左传》中有句脍炙人口的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合适与否需要分时代来看待。在古代,匈奴、女真等民族与汉民族站在对立面,所以我们承认霍去病、岳飞等人是民族英雄,他们的功绩不应该因为如今的民族团结而被一言抹杀。至于今天应该用什么态度来看待这些过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01

在美利坚,种族矛盾从来都很尖锐。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白种人和黑人的矛盾。虽然自南北战争以后,从立法上黑人获得了与白人相等的地位,但是在美利坚各种层面上黑人依然处在歧视链的底层。前些年美利坚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努力,比如规定公司不能无由辞退黑人、影视中必须有黑人角色而且黑人必须饰演正面角色等,但是随着川普上台以来种族矛盾被直接激化,白人警察对黑人暴力执法的事件频频爆出,整个美利坚成了一座活火山。甚至如今换届选举参选,双方都史无前例地获得7000万以上的高票数,这种现象的出现同样与这种对立情绪脱不开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黑人照片

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美利坚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其国内的种族矛盾远不止白人和黑人对立那么简单,比如美国还有一群“最”卑微的白人群体同样备受歧视,他们被称为“红脖子”白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红脖子白人来自美国南部地区,尤其是与墨西哥交界的边境地区。这些白人世代从事农耕工作,而南方的日照非常强烈,使得这些农民尽管带着防护措施,脖子依然会被阳光晒得通红,久而久之就会留下一圈红色的印记,所以就有了“红脖子”白人的称呼。

▲“红脖子”白人照片

02

第一产业有一个共通的问题,就是收入不高,其中以从事农耕尤为明显。农耕是非常劳累的活计,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而且也挣不了多少钱,这使得这一族群的生活十分窘迫。“红脖子”历来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收入不高带来的就是“红脖子”白人的受教育水平自然普遍低下,也因此受到其他白人族群的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机械化农业照片

提到美国的农耕,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大型机械化作业取代人工劳作,虽然这是现实,但并没有因此改变“红脖子”白人的悲惨命运。机械化的作业的确是解放了大量劳动力,然而带来的却是这些劳动力因此面临失业的问题,很多人只能依靠做一些零工换取微薄收入,或者依靠社会救济生活。

▲美国农村照片

03

这些“红脖子”白人的情况很像我国过去偏远穷困的农村,人们大多不会走出社区,更不会旅行,对外界事物从不关心。这些家庭形成了一种贫困循环,出生于此的孩子根本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正是因为这种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人们为了麻痹自己而沉迷于酒精和毒品,这带来的就是极高的家暴率,生长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心理健康才是稀奇。

此外,和很多穷人一样,“红脖子”白人早婚早育的现象十分普遍,又因为缺乏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所以总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勉强生活。在“红脖子”白人居住的社区里,父亲和孩子一起上学校的情况并不罕见,生育年龄之早令人咋舌。

▲美国“红脖子”白人照片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美利坚政府甚至出台了专门的法律强制性地让“红脖子”白人绝育,以此来消灭这一种群。这个政策使得“红脖子”白人无数家庭破碎,酿成无数惨剧。虽然这个政策在1947年被官方禁止,但其执行依然在继续,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77年,也就说“红脖子”白人被迫绝育了近4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脖子”白人照片

黑人因为抗拒自己遭受的歧视而掀起过无数次运动,但都引发了白人愈发激烈的镇压。而白人为了镇压黑人,竟然想到用“红脖子”白人来当工具人。而“红脖子”白人对此却很是乐意,看到黑人比他们更倒霉心中自然会舒服许多。至于与黑人联合争取自己的权利,愚昧的“红脖子”白人基本是不做考虑的,也许这还是一种“宁为凤尾,不为鸡头”的心理。由此看来,“红脖子”白人比黑人更加悲哀。

结语

美利坚的种族矛盾是世界典例,无论是黑人还是“红脖子”白人都是这种歧视下的受害者,然而想要改变这一状态并非一日而成,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歧视是与生俱来的,不光是种族之间,阶层之间亦是如此,毕竟“人性本恶”比“人性本善”在生活中体现得更普遍、更明显。不过,我们还是心怀善念和希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终有一天种族歧视,亦或是阶层歧视终会消逝于人世间。

参考资料:

《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