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报告》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软体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科技界的关注热点。该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手编撰,包括两部分:重点技术发展趋势深度解析和TOP1000技术热点趋势追踪,其中,重点技术发展趋势深度解析篇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完成。据悉,该报告选择软体机器人、 脑机接口、 神经形态芯片、 基因编辑和类石墨烯二维材料五个颠覆大众思维模式的前沿技术展开深入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开始,学术界开始寻求刚性材料和马达电机之外的机械解决方案,研究方向很快向仿生学靠拢,模型设计大多来自于自然界的软体生物。和传统的刚性构造不同,这类机器人通常使用硅胶、聚合物等软体材料,动力来自压缩空气、磁场或温度变化,输入软性的肢体进行相应驱动。

软体机器人面向全行业的应用场景,具有无限商业潜力,实验室的产品出现在《Science》《Nature》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出现在TED振奋人心的演讲里,可在充斥着传统机器人的“现实世界”,却罕见软体机器人的身影。将软体机器人技术进行商业化应用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一项拥有多应用场景的创新技术,即使潜力无限,若无法量产,就无法进入商业化运营。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传统刚性机械无处不在,市场占有率很高。传统刚性机械的技术累积完善,提供刚性机械的厂商多,可做到低成本的快速部署。可是刚性机械也有它的局限性,由于马达的驱动惯性导致灵活性很低,与柔性易损易坏物体接触时容易造成破损。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的调查,全球工业界只解决了3%~4%规则刚性物品的自动化生产搬运问题,剩余96%的柔性异形易损物品仍处于使用人工上下料阶段。这是全球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外长期以来均无成熟的解决方案。相比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只有十多年发展历史的软体机器人仍是后起之秀。

整个软体机器人行业还在沉淀, 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SRT)已率先突破细分领域,成为国内首家研发量产柔性夹爪的公司。公司产品SRT创新末端执行器源自对章鱼、水母、河豚等软体生物的研究和拓展,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为全行业生产提供全新EOAT解决方案,对实现柔性制造和产能提升具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