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已经开始没落的唐帝国又遭遇了一次叛乱,史称“泾原兵变”,京城长安再次被攻陷,《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贼入宫,登含元殿,大呼曰:‘天子已出,宜人自求富!’”而唐德宗不得不与他的祖父李隆基一样,仓皇出逃。

国之将乱,奸雄世出。然而大人物们在政治舞台上你来我往,留下许多千古奇谈;那些被殃及池鱼的无辜者,却往往被忽视。当时著名的女诗人李冶,就是后者。李冶除了是一位女诗人,还是唐朝著名的女道士,她因为卷入当时的政治风波,被唐德宗下令以乱棒打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冶画像

01

李冶到底犯了什么罪,要被如此杀死呢?原是因为当时泾原兵变的罪魁祸首朱泚,李冶曾为他写过贺诗,这桩陈年旧事被唐德宗知道后,顿时为这位才女招来了杀身之祸。李冶的一生,成就她的是她的才华,最终令她送命的,也是这份才华。李冶,字季兰,她出生于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祖籍浙江吴兴,她年仅六岁的时候就显露了自己的诗才。

一次,她对着蔷薇花随口吟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李冶的父亲听到后觉得自己的这个女儿前途堪忧,以后可能会在妇德上有亏。于是,在李冶十一岁的时候,就将她送到一座道观中出了家。不过,出家也并未让李冶就此绝迹于红尘,反而令她在世间更为自在逍遥。

▲道观照片

由于李冶才华出众,她渐渐有了名气,交往圈子也越来越大,许多当代的文人雅士都与李冶关系不错。其中就有朱放、阎伯钧、高僧皎然、陆羽、刘长卿等。李冶与这些人都有往来诗,可能也有过一两段深刻的爱情。李冶虽然身已出家,但是心却在尘世情爱中流连忘返。

02

据说当时的名士朱放与李冶在游湖时相识,两人稍有接触后便将对方引为知己,相见恨晚。此后两人常常相约出游,或者一同品茗清谈,日子过得非常优哉游哉。但是不久后,朱放就被任命到江西做官,两人就此分别。朱放对李冶依依不舍,写下一首《别李季兰》,诗中写道:“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李冶也回了一首《寄朱放》给他,二人虽然感情很好,但是无法谈婚论嫁,所以不管如何,也只能别去。后来李冶和阎伯钧之间也产生过一段感情,但最终由于双方身份也未能修成正果。但是李冶为他所写的诗中,就能看出也曾经用情至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羽画像

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他写下的《茶经》流传至今,陆羽的身世颇为不幸,他是一个弃婴,从小在寺庙中长大,所以有机会饱读经书,他不但博学多才,而且也非常擅长写诗,可惜陆羽的诗作大多失传。据说陆羽在得知李冶的才名和美名之后专门前往拜访,彼时的李冶刚刚结束一段恋情,在与陆羽接触后,二人都对对方心生好感。

一次陆羽得知李冶病卧在床,便匆匆忙忙地前往探望,细心照顾李冶,李冶就此事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湖上卧病喜陆羽至》。但是就如同李冶所交往过的其他人一样,双方的身份始终横亘于他们之间,无法跨越。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冶青春不再,曾经的美貌也逐渐消逝。李冶不再流连于男女之间的感情,在广陵隐居了起来。

▲广陵风景

03

但是李冶的诗才之名却越传越广,逐渐传到了京城,被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得知。唐德宗对于这个富有盛名的女道士非常好奇,便下令招她入京觐见。当时李冶已年近暮年,但是皇帝有招,她也不能不从,只得收拾起行囊到了京城。唐德宗见到李冶后,非常欣赏她的诗作,便让李冶留在长安居住。

李冶的这段境遇,无疑让当时许多人艳羡不已,恐怕就连李冶自己也没有想到,世事变化如此无常。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唐叛将朱泚率军攻破长安,此时唐德宗已经逃得远远的了,而一直居住在长安的李冶却并未离开。

▲唐德宗剧照

李冶的名气太大,朱泚也非常好奇,于是便请来这位唐朝最著名的女道士,要她为自己献上祝贺的诗词。如同李冶被招进京一样,对于这个要求她也无法拒绝,很快她便为朱泚献上了贺诗。唐朝廷的军队很快卷土重来,击败了朱泚并将之斩杀。大约唐德宗心中对于此事十分愤恨,所以他下令将曾经为朱泚写诗的李冶乱棒打死。

结语

李冶在当时的才情和诗作不输于其他著名诗人,特别是在对于男女感情的描写上,说得上落落大方,尽诉衷肠。与唐朝另外一名著名的女道士鱼玄机不同,鱼玄机死于她的乖戾风情,而李冶死于帝王的怒火。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唐纪》

《别李季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