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统的观点,提起慈禧太后来大多都是负面的评价的。一般的愤青会说“败家老太太”,少数文化人会文邹邹的来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作为对慈禧太后盖棺定论的讽刺。实际上,这句话,是慈禧太后背的最大的黑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春天,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排外事件,清政府借义和团的势力开始反对外国人,而外国联军以保护侨民为由开始武装进攻清国。到了6月,爆发了克林德事件,随后慈禧太后向全世界宣战,8月14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同一天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狩”,这件事史称“庚子国变”。

1900年8月底,慈禧太后开始准备议和的人选,俄国首先同意以割让东北为代价允许清国议和。之前在进攻清国问题上达成一致并铁板一块的列强开始各打各的算盘,同时英、法、德、俄在欧洲的矛盾越来越深地显现出来。为了不让俄国过分扩张,英国和德国放下彼此的争执走到了一起,严禁列强瓜分清国领土。法国、美国、日本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同意了英国和德国的协议。

这样,到了9月,英国同意清国的和谈代表,释放出允许议和的信号,随后法国、美国、俄国也表示同意,奕劻(kuāng)、李鸿章作为清国的议和代表,开始与列强商议议和。

庆亲王奕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

1900年10月,列强提出了12条议和的草案。这12条内容,是之后《辛丑条约》的框架,只是并没有明确大纲的具体细节。1901年2月,慈禧太后原则上接受了这12条的大纲,接下来让李鸿章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外国人讨价还价,确定每一条的细节内容,希望他们不要要价太高。

1901年2月14日,光绪皇帝发表上谕: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第一次出现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首先这句话是光绪说的,当然也可以理解成是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表的上谕。

第二则是,这句话出现的时间是“庚子国变”之后《辛丑条约》之前,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在《辛丑条约》签约之后,清政府都开始赔钱了。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那是老太后天天在紫禁城里办舞会宴请外国人,酒足饭饱之后说“要结各国的欢心”,一副卖国的嘴脸。其实这是不对的。

如果再仔细读一下《上谕》的话,其内容是接受12条框架,但个别细节需要再商量。要求奕劻、李鸿章“考虑到本国的国力”,尽量减少议和的代价,实现让列强“同意议和”。并不是无底线地满足列强的勒索。

是这样一个“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当然慈禧太后向全世界宣战已经是失心疯了,正是她亲手引发了“庚子国变”和随后面临的超巨额赔款,使得清国走向了分崩离析的道路。但是有一说一,这句历来是对慈禧太后讽刺的评价其实是她背了黑锅了。

接下来说说庚子赔款和各国的退赔。

庚子赔款共计本金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算上利息一共9.8亿两白银,是清国以1901年为例的11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从1908年开始,首先是美国,其次分别是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意大利纷纷退还最多达各国赔款份额半数的庚子赔款,其中多用于教育(清华大学、中法大学等)或实业(医疗事业、水利事业)等。俄国因为十月革命,以北洋政府承认苏维埃政权为条件放弃庚子赔款未支付部分。奥匈帝国和德国由于是一战的战败国,国家政体也改变甚至解体,所以自然也就不再继续赔付。唯有日本,名义上也退还了部分赔款,却用于在中国的“亲善事业”,1936年起用于侵华战争。

最后说说一战中那两个倒霉的战败国,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占了便宜的事情。

奥匈帝国的庚子赔款占比很少,本金600万两白银。一战以后,奥匈帝国解体,北洋政府停止赔付,而且接收了奥匈帝国在北京的不动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清政府花银子为北洋政府修的洋楼。

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一世

德国和奥匈帝国比起来就更加不妙了。因为德国在华有殖民地,所以北洋政府是亲自参与了对德国的作战。一战以后,北洋政府与魏玛共和国签订《中德协约》,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赔偿8400万银元。

德二末代皇帝威廉二世

而庚子赔款中德国的部分本金9000万两,当时只支付了8年,剩下的钱一笔勾销。同时,北洋政府接收了战时在青岛军港扣押的全部德国船只,补充了自己的海军,各种军舰按当时的售价,加上德国的赔款,北洋政府共获利约2.5亿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