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前,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道德纳,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

作为“重写生命密码的工具”,“基因剪刀”技术又一次出现在聚光灯下。也因此,让大家将目光投向了一位80后年轻的中国女孩杨璐菡博士,她也是一名“基因剪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大和哈佛“学霸”,多篇顶刊论文作者,世界经济论坛年度“全球青年领袖”,美国《财富》杂志“40岁以下40个科学医疗领域领军人物”……杨璐菡博士身上,有着同龄人鲜有的许多光环。

今天,Max就带大家了解这位80后超级学霸的故事。

人眼中的学霸,其实是一个“自律而努力”的小孩

杨璐菡成长于四川峨眉山市,这座小城山水灵秀。小城简单而质朴的生活熏陶出杨璐菡务实的个性。她评价自己是个非常踏实的人,并把这归因于接受的科研培训和在小城市长大的经历。

她自认为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只是一个“自律而努力”的小孩。

“小时候爸妈都很忙,妈妈身体还不好,我从小就不想让他们操心,非常努力。我学习也不是一直都很好,如果你去问我的同学,他们可能会说璐菡很努力!其实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很吃力的。”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这句罗斯福说过的话在无数人身上得到了验证。

杨璐菡从高二开始加入生物竞赛队伍,放弃传统高中“批量化生产”的教育模式,选择更专更窄的生物竞赛注定是一条行之不易的路。

作为高二学生,一年要把所有生物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都学完,大部分靠自学。杨璐菡就去川大旁听,一开始几乎听不懂,但看两三遍总也懂了,这对自律和自学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

杨璐菡参加竞赛时间较晚,后来身边同学毕业考试都过了,她还在国家队集训。从一群小伙伴一起学,到后来通过层层选拔只剩下自己,她学会了怎样跟自己独处,把一本本书啃下来这段经历让她变得有些“无所畏惧”,愿意充分挑战自己的极限,做一些“不常规”的事情。

2004年7月,杨璐菡代表中国在第15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金牌。随后,她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在这里,她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在生物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北大到哈佛,学习是终身的过程

2008年,从北大生命科学和心理学双学位毕业后,杨璐菡前往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3年秋天,杨璐菡哈佛博士毕业。

从2014年起,杨璐菡作为异种器官移植课题带头人,带领10个人的科研团队在哈佛和eGenesis公司利用CRISPR-Cas9的“基因剪刀”技术,敲除猪基因组中可能的致病基因。

2017 年 8 月,他们培育出世界上首批对器官移植无“毒”的活猪——基因编辑小猪1.0“莱卡”。

2018年杨璐菡在TED大会上分享小猪莱卡的故事(来源:启函生物官微)

从2013年到2020年,杨璐菡带领团队不断完善基因编辑小猪的研究,并且发表了3篇论文。2020年9月21日,杨璐菡博士等在Nature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xtensive germline genome engineering in pigs 的研究论文。她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第一代可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3.0”。

它们是迄今为止基因编辑数量最多的动物。这些小猪的器官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并且完全消除了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可以满足安全、成功移植到人类体内的要求。

谈到对学习的看法时,杨璐菡表示:

我觉得学习是终身的过程。学习有很多途径:课本学习,跟周围人学习,通过阅读学习,通过自我了解和自我反省来学习。对学生来说,课本学习是最高效的系统学习方法,所以不要浪费学校的光阴。

看到杨璐菡博士的学习经历,Max也不禁想到很多在51Talk学习的“后浪”们。

2020年中华少年说英语演讲活动长沙站小高组冠军李倩兮,她在51Talk学习3年的时间,每天坚持和菲教上课,从听不懂英语,到和菲教无障碍交流,再到台上张弛有度的表达,每年都有新进步。

2019年中华少年说的高年级组总冠军黄今每天坚持上1-3节51Talk一对一课程,从未间断过,一年后的2018年,她通过了剑桥PET测试,2019年通过了剑桥FCE测试,口语成绩几乎满分!

51Talk的学霸小学员、去年底曾登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舞台的陈鹤途, 每天必上1-3节51Talk的一对一在线英语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1Talk小学员李倩兮、黄今、陈鹤途)

时间总是公平的,我们选择怎么花时间,时间就怎么塑造我们,自律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Max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依靠自律,获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