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由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滑稽列传》中,记录了一篇当时的经学家褚少孙的文章,其中最早出现了“俗语”这个词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此后,“俗语”便被人们用来指代那些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通俗语句。

所谓的“通俗语句”,其大多为劳动人民所创造,或是总结了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或是表现了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总而言之,俗语就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当然还有一些俗语也来自诗词名句、名人典故等,比如“兔子不吃窝边草”就出自高阳笔下的《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兔子吃草照片

然而,南宋文人俞文豹的杂录式文集《清夜录》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早已被人们口口相传,比喻正是因为比较接近所以才能够抢先获得便利和利益。由此看来“窝边草”应该是兔子的“近水楼台”才对,为何又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呢?

01

众所周知,兔子是一种十分喜欢吃草的小动物,可是通过前人对野外生存的兔子,进行了解后发现,虽然野兔一般都选择在草木比较丰茂的地方藏身,但却从来不吃那些窝边草,反而会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进食。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如果野兔把窝边草吃掉的话,那它的藏身之处也就会因为失去庇护而暴露出来,使自己陷入到危险之中。而 “兔子不吃窝边草”这个俗语的由来则是与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相关。

▲兔子照片

清宣宗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府绩溪县,家中贫穷的他在父亲死后,外出谋生之时被一个钱庄的掌柜看中,不仅被其收为徒弟,而且还在掌柜死后继承了该钱庄。后来胡雪岩借着这个钱庄跟清朝政府搭上了关系,甚至与时任闽浙总督的晚清名臣左宗棠联系十分紧密,成为了亦官亦商的“红顶商人”,大发战争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雪岩画像

02

正如《增广贤文》中所言:“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随着胡雪岩的地位水涨船高,身边的亲戚朋友也越来越多,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他们遇到困难自然第一时间想到胡雪岩这颗“大树”。一次,胡雪岩的一位朋友落难之际前来找到胡雪岩,想要拜托其帮忙照看自己妻子但是又心怀顾忌,害怕胡雪岩趁人之危同自己的妻子发生苟且之事,于是就委婉提醒。此时胡雪岩会意一笑,说道:“你放心,‘兔子不吃窝边草’。”此后,“兔子不吃窝边草”便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俗语。

▲胡雪岩故居照片

事实上,“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话还有后半句,经典和真谛实际都在后半句,然而几乎无人知道和了解。这后半句叫作:“有草何必满坡跑!”原来胡雪岩的这位朋友逃难之后就下落不明,一直杳无音讯。为了更好地保护朋友的妻子,胡雪岩不得已将其纳为小妾,给了她一个名分。虽说胡雪岩此举完全是出于好意,但是他毕竟曾经答应过朋友“兔子不吃窝边草”,所以后来的人们就以“有草何必满坡跑!”来调侃胡雪岩。

▲胡雪岩舞台剧剧照

其实这看似是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的调侃之语,细细想来却蕴含着更为深刻的人生道理:如果兔子平时多储备一些草料在自己的窝里面,那么等到它们需要进食的时候,即使不吃窝边草,也不必再满坡地奔波寻找食物。这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够顾前不顾后,凡事要为将来考虑,早做打算,否则终其一生都会为了生活而忙忙碌碌。

结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出自南宋时期,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戏曲剧本《张协状元》中的《胜花气死》,表明人一生的祸福就像天上的风云一样根本难以预料,或许突然间就像胡雪岩一样一飞冲天,不仅富可敌国更是官运亨通,又或许犹如胡雪岩那位朋友,突然落难然后生死不明。为了防止意外比明天先来,我们自然需要防患于未然,提高自己的防风险能力,多储备一些食物钱财也好,知识技能也罢,这样才可以“有草何必满坡跑!”

参考资料:

《史记·滑稽列传》 《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

《增广贤文》 《张协状元·胜花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