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2日,颐和园昆明湖边。文学大师王国维抽了一支烟,然后一头扎进平静的昆明湖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被打捞起来后,众人在他的口袋中只发现一封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国维出生于1877年,此时社会正是风雨飘摇,封建社会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出身晚清世家大族的他鄙视当权者慈溪,无心科举。在16岁时即考取了秀才,但他“不喜括帖”,在考取秀才之后就没了进取动力。

王家族人丁兴旺,有六子二女,是当时少数的烟火兴盛的世家大族。王国维三岁时母亲凌氏就去世了,不过幸好继母叶氏善良热心,对他视如己出,他是在父亲的谆谆教诲和继母的关怀下长大。

在他少年时,就奉父母之命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莫氏。二人结婚之后举案齐眉,相处也算和谐。

可在王国维迈入而立之年后,家中变故突然增多。先是父亲王乃誉去世,隔不到一年,妻子莫氏又因产褥热去世。这年家中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最小的只有三岁,没等他从悲痛之中走出,继母叶氏又因病去世。

亲人的接连去世让王国维悲痛不已,在痛苦之中,他曾写道:“当时曾笑牵牛处”,“孤檠侧,诉尽十年踪迹。”

家中没有人操持家务,莫氏的母亲看不下去了,主动要求为女婿安排续弦,可王国维却担心续娶的女子对家中孩子不好,拒绝接受。直到岳母介绍莫氏亲侄女潘氏他才点头。

潘氏进门后同莫氏一样,任劳任怨,操持家务,把原本繁乱的家务打理的整整有条,让丈夫能够更加专心致力于学术事业。王国维的女儿王东明曾说:“先父这一生,如无两位母亲先后为他处理家务,无内顾忧,恐怕不会有那么辉煌的成就。”

王国维做过溥仪的文学侍从,还留着辫子,这对于一个封建家庭生长的男子来说,这便是表现报国之思的最好方法了。与满清遗老不同,他是真为国家发展着想的,他曾先后上过两道折子,分析西方政治学说之弊,同时提议为保护国宝文物。

因为他结婚早,孩子又多,家中开销大,他很早便参加工作,在赚钱的同时,他依然在学术之路上不断精进。在国家沸沸扬扬的时候,他无心变法,只一心钻研学术,想通过文学研究独辟报国的蹊径。

因为社会动荡,王国维的生活变动极大,可无论身在何处,面临着怎样的环境,他都从未停止其学术研究。

家中孩子众多,再加上时局不稳,他一边既要挣钱养家,一边又要专心学术,并且居无定所,经常搬迁,之后还背井离乡在日本呆了一段时间,可见他坚持学术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是这样一个潜心学术的大师,却自己结束了光芒万丈的生命。有人认为王国维之死是为凋零的大清殉节,还有人认为,他放弃生命是因为与挚友罗振玉交恶。

王国维十分珍视自己同挚友的感情,如果最初不能得到罗振玉的赏识和拔擢,他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学术成就。他对罗振玉一直心存感激。两人闹翻后王国维深受打击,精神几近崩溃。

还有人觉得他自尽是因为害怕迫害,他脑后有一条始终不肯剪去的发辫,而此时国民革命如火如荼,他作为满清拥护者是一定要遭受冲击的,在他的遗书中有“五十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等句。

在丈夫去世后,潘氏也有过追随而去的念头,只是不忍心孩子没人照料,只能独身一人把孩子拉扯长大。

参考文献:

[1]窦忠如,《王国维传》,2007,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