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正在往整个太阳系扩展,了解分子在外太空的生存机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人体仍无法长时间处于失重环境,但这不包括某些极端的地球微生物,比如耐辐射球菌。根据国际空间站上最新实验结果,耐辐射球菌居然在舱外设施健康地生活了整整一年。

如果想知道人类离开地球去外太空晃一圈后回来会变怎样,可以参考看看NASA的Scott Kelly。他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了1年,回到地球后出现了骨质流失、DNA改变等症状,过了3个月双脚依然酸痛,而这还只是多数时间待在空间站内活动的下场。

如果离开国际空间站保护,仅靠着防护衣暴露在外太空,我们还要面对宇宙射线、太阳辐射、真空、剧烈温差、微重力等种种艰巨挑战。

然而对耐辐射球菌来说,这只是不痛不痒的小事情。耐辐射球菌是一种免疫辐射的生物,可承受的辐射量是人类致死剂量的3000倍、蟑螂抵抗极限剂量的15倍。

从2015年时,科学家就在国际空间站的舱外设施Kibo实验模块中执行Tanpopo任务,脱水的耐辐射球菌被放在能阻挡波长低于190nm紫外线的玻璃窗后,科学家想知道这种顽固的细菌如何在极端环境中生存。

在经历1年的辐射轰炸、剧烈温度变化与失重环境的低地轨道太空实验后,科学家带回这些脱水细菌并重新补水,将之与地球上的细菌样本比较,发现实验组细菌的存活率和对照组相比虽然低了许多、外形也变得明显不同,但它依然活着。根据论文图片(见下图),可以看到实验组细菌的表面出现许多小隆起,这些囊泡可启动快速压力反应,引发多种修复机制,且某些蛋白质与mRNA变得更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