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描绘出一幅面向未来的宏阔蓝图。

在这幅图景中,有哪些亮点、重点、难点需要重视?怎样准确解读并贯彻落实?光明日报《智库》周刊记者特别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等专家就此答疑释惑。下文为刘元春副校长的相关采访实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伟大复兴可期可见,“爬坡向上”难度增加

光明智库:“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受到全社会都高度关注。与历次五年规划(计划)相比,“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有什么特殊背景、重大意义?

刘元春:未来五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重构期,是世界经济动荡的关键期,是中美博弈从严重不对称向逐步对称迈进的转换期。面对外部环境的加速重构和深刻变化,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反观国内,“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的胜利等重大成就为“十四五”时期的战略深化、战略转型打下坚实基础,我国已经具有完成既定战略目标的基本条件。

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不仅要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蓝图,更要为未来十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战略奠定基础。面对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更为艰巨的发展任务,对规划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的要求也更高了。

二、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光明智库:五中全会公报在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前,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对“十四五”时期发展有何深意?

刘元春:“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要为2035年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首先提出远景目标。第一,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目前的标准测算,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一般都超过3万美元,而我国去年刚刚突破1万美元大关,这就要求“十四五”时期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构建新增长动力上下功夫。同时,2035年远景目标还提出中等收入群体要显著扩大,为此,“十四五”时期须开启再分配体系改革,在分配上做足文章。

第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一目标的相关指标在“十四五”主要目标中有所体现。比如,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进行了调整,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替代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如,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与之相应,“十四五”主要目标对三大创新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四个面向”进行了具体化,力争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打好基础。

全会对“十四五”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与党的十九大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并在此基础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体系化、指标化设计,使战略目标和建设路径更加具体。同时,全会对过去的一系列战略举措进行了再深化、再定位、再调整,使它们能够适应未来所面临的矛盾变化和关键问题。

三、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光明智库:在您看来,五中全会公报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表述中,有哪些亮点、要点应该特别注意?

刘元春:第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简单的出口转内销,而是立足强大国内市场和消费转型升级,以国内完整分工体系为依托,以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等多环节全面顺畅为核心要点,通过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和断点,构建“以内促外”的新竞争力。

第二,强调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要有重大突破,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十四五”时期,以举国体制为主的基础研发和重点研发,大市场孕育的市场化创新项目,这“两条腿”相结合,极有可能在关键技术、关键环节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这是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必经之路。

第三,我国可能会出现一批新的增长极。在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拉动下,我国中西部地区增长极可能全面凸显,比如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在此基础上,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的经济版图,可能会出现新变化。

第四,“十四五”时期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必须在收入分配、民生建设、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应在加速城镇化、社保体系改革尤其是养老体系改革等方面推出新举措。

第五,统筹发展与安全,让我国的基本盘更坚实、更具弹性和韧性。

四、以切实举措突破难点,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根基

光明智库:实现“十四五”主要目标有哪些难点,应在哪些方面切实着力?

刘元春:第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稳步迈向高收入国家。很多国家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资产泡沫化、产业空心化等问题,我国尤其要注意避免。

第二,适应逆全球化和后疫情时代的特征,更加强调内生动力和安全维度。一方面要在创新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要通过高水平开放打造新的竞争平台,形成新的竞争力。

第三,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全球贸易环境仍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不仅要强调对外开放的效率、规模、速度,还要强调开放的安全。这要求我们在外贸的结构和产业布局上要有新举措。比如,在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方面,必须在国内进行布局,而不能简单依赖欧美发达国家。再如,各类产业要在全球进行布局,依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辟新的市场和增长极。

第四,关乎全局的分配攻坚战。再分配改革分为几个层面:其一,初次分配改革,要改变目前个人工资收入、企业利润、政府税收三者之间的比例格局。其二,再分配体系改革。首先是不同收入群体的改革,必须对高收入群体、对资本利得进行征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其次,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使更多低收入群体享受到充足的社会保障。最后,再分配体系中,要对税收工具进行深化改革,特别要在财产税等方面切实改革。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