俛(fǔ俯)首儿皇剧可怜,

石郎千载负余膻。

空传十万横磨剑,

却陷卢龙四百年。

这是清朝诗人程庭的一首咏史诗,讲的是五代十国的一段往事。

《旧唐书·后唐末帝纪》中提到一个传说,讲他(李从珂)早年在太原时,有一次和石敬瑭一起打球,进入赵襄子(三家分晋里面的主角)庙,赵襄子的坐像看到李从珂进来,居然起立,李从珂因此觉得自己是个非常之人,把这件事秘而不宣。这个传说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按照上面的说法,石敬瑭当时也是进去了的,李从珂后来是皇帝,石敬瑭也是,而且是推翻了李从珂做的皇帝,凭什么断定赵襄子的塑像只是对李从珂显灵而不是对石敬瑭客气呢?我猜测可能是石敬瑭后来认了辽国作父,又割让了幽云十六州,写史的人觉得把这个事安在他身上不妥,所以就给李从珂了。

本文的主角不是上面的任何一位,但说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对,他就是石敬瑭的侄子,石敬瑭大哥的儿子石重贵。石重贵第一次出场和当时的辽国国主耶律德光有关系,五代十国就是这样,人物关系复杂,随便说一个,后面都可以牵出一大串人。

“慧眼识人”的耶律德光

石敬瑭被当时的后唐末帝李从珂逼得造反,因为准备不足,形势并不乐观。他所在的太原城被后唐军团团围住,他派谋士桑维翰找辽国求援,讲明只要辽国愿意帮忙,愿意把卢龙一道,即卢龙至雁门以北的地区割让给辽国,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幽云十六州,同时还愿意认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做爹,耶律德光答应帮这个忙。等赶跑了围困太原的后唐军,耶律德光看了石敬瑭的面相,对石敬瑭说:“我看你的气貌识量,可以做中原的主人,我准备立你做天子,你看咋样!”石敬瑭还在假意推辞,耶律德光说:“事贵从权,立你当皇帝,中原才有主人,别推啦。”石敬瑭就这样半推半就的当了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敬瑭在太原打败后唐军队后就准备趁机打到洛阳,临行前需要找个人留守太原,于是他把他的儿子们都叫出来,让耶律德光看看谁合适。耶律德光看相的本领不是盖的,他指着一个大眼儿说:“就他了!”。这个长着大眼睛的孩子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石重贵,是石敬瑭的养子。不得不说耶律德光的眼力真不错,他这一选,又选出了一个未来的皇帝。耶律德光的传奇还没有结束,以后他还会识别出一位英雄,这个放在后文再讲。

美人如玉,风情万种

石重贵作为太原留守,虽然没什么出色的成绩,但这段经历也给他积累了不少资本。到石敬瑭当了皇帝,他的地位也是步步高升,从后晋天福三年开始,他就担任开封府尹。当然,让他当这个职位,不是让他像包公一样断案,而是五代时候的惯例,让潜在的皇位继承人当开封府尹。石敬瑭有7个亲生儿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前面六个都不在了,只剩下最小的儿子石重睿一人在世,但这个儿子是天福四年才出生,也就是说,在天福三年的时候,石敬瑭身边只有养子石重贵一人可当继承人,所以让他做开封府尹。

随着石重睿的出生,石敬瑭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想立这个儿子,但一来儿子太小,二来也抹不下脸面,只好让石重贵继续当开封府尹。到了天福七年,石敬瑭的身体已经不行了,这时他也顾不得什么面子,把石重贵改封为广晋尹,这个暗示已经很明显了。不过在石敬瑭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冯道做托孤大臣,还让冯道抱着4岁的石重睿以示尊重。冯道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墙头草,这一次也不例外,他选择了石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重贵陡然得了这泼天的富贵,非常高兴,迫不及待的就去做他一直想做的一件事,纳一个女人入后宫。按说以石重贵之前的身份(当皇帝前封为齐王),娶个女人也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这个女人身份有些特殊,她是一个寡妇,而且她的亡夫是石重贵的叔叔,石敬瑭的弟弟石重胤。由于这个弟弟年纪小,石敬瑭实际上是把他当儿子养的,这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

石重胤的老婆也是石敬瑭帮忙介绍的,是邺都副留守冯濛的女儿。生得风情万种,不仅石重胤喜欢,石重贵也对这位婶婶念念不忘。也许两人真的是缘分天定,石重贵这位最小的叔叔很快就亡故了,这就给了石重贵机会。但他还不敢妄动。石敬瑭虽然是沙陀人,但对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情还是深恶痛绝的。现在石敬瑭不在了,石重贵当了皇帝,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他利用石敬瑭死后冯氏前来奔丧的机会,和冯氏一拍即合。要说冯氏也是个尤物,迷得石重贵要立她为皇后,此时石敬瑭还未下葬。石重贵喝得醉醺醺的,到石敬瑭灵前,说:“皇太后有命,先帝不预(参加立皇后)大庆!”。左右侍从都笑了起来,石重贵又接着说:“我今日又做新女婿了!”。这下连冯氏也笑了。后人有诗云:

六宫卫仗讶西庄,

双镜葡萄焕宝光。

鼓呼盈庭齐拜贺,

官家今日作新郎。

“玉平脱双葡萄境”是石敬瑭生前喜欢的物品,被石重贵赐予冯氏,接着冯氏被立为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万横磨剑

冯氏到底做了皇后,石重贵也是志满意得。但他虽然是皇帝了,头上还有一个“爷爷”耶律德光。按道理来说,他需要给“爷爷”汇报一声,自己做了皇帝。这时候他的亲信景延广怂恿他汇报时只称孙儿不称臣。这个景延广,历仕后梁,后唐,后晋三朝,在后晋时是石敬瑭的心腹大将,被任命为马步军都指挥使,握有兵权。当初冯道之所以敢改立石重贵,正式因为这位老兄的一句话:“国家要有长君”。所以石重贵对景延广很是器重,景延广此时的地位相当于开国第一功臣。

耶律德光很生气,派人来问为啥不称臣了,景延广说:“先帝是辽国所立,现在的皇帝是中国所立,所以只称孙儿不称臣”。这景延广是武将出身,认为称臣是耻辱,但称孙却不打紧。因为在五代十国期收人当养子之风盛行,前面提到的李嗣源,李从珂,现在的石重贵都是凭借养子的身份才能顺利登上皇位,石敬瑭算是半路出家,勉强也能算。既然能认义父,那么做个义孙也不是个太耻辱的事情。

耶律德光很不爽,但还没有完全发作。正在这个时候,辽国的回图使乔荣回国,来向景延广辞行。景延广对他说:“你给你们的国主带个话,现在大晋士马强盛,如果他要来打,我们这里有横磨大剑十万口来招呼他,将来被孙子打败了,看他丢不丢人!”。乔荣回去据实一说,耶律德光果然大怒,准备南侵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这里景延广用来“恐吓”耶律德光的是十万口横磨大剑。为啥是剑,不是刀和枪?这里我尽我所能,给大家解释一下。

大剑的兴起和中原王朝骑兵的衰落有关,善产战马的陇右地区那时已不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中,那么相应的,与骑兵有关的武器装备逐渐减少,步兵装备得到加强。大家马都不多,主要依靠步兵作战。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甲胄的防护力加强,即使是普通士兵,没铁甲穿也能穿皮甲或纸甲,用刀不一定能一下子砍开。但用剑刺击铠甲的话,力道集中在一点,刺击铠甲的缝隙处,很可能就能给对方造成伤害。而且剑两边开刃,非常适合近战。再加上那时国家四分五裂,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势力经济实力也有限,给军队装备武器,自然要选择性价比高的品种,这样,剑就又被大批量装备。那时候军中就有“大剑直都指挥使”这个官职。

翻翻那个时候的史书记载,很多都提到“长枪大剑”这个词。剑与枪相提并论。如后来的后汉将领史弘肇就说过“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这里的毛锥子就是指的毛笔,引申为读书人。

当时中国战乱频繁,人口锐减,一个国家能拿出十万精兵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后来宋仁宗时的大臣吕陶说:“艺祖(赵匡胤)受命之初,国家之兵十有二万。”,这个指的是宋朝初建时精兵数量,这还是在后周世宗柴荣励精图治后的结果,到宋太祖后期的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军队也不过三十七万八千人,其中禁军十九万三千人。这十万精兵,差不多是后晋的全部家底,如果运用得当,是可以给辽国巨大的杀伤的,后面的战争进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延广用十万口横磨大剑指代十万精锐士兵,向辽国发起了挑战。耶律德光接招了。后晋开运元年(944年)正月,辽国前锋赵延寿、赵延昭引五万骑入寇,兵分数路陷贝州、入雁门,长驱直入。石重贵御驾亲征,大败辽军,景延广的话不幸言中,耶律德光果然被“孙子”打败。这十万口横磨剑初露锋芒。耶律德光不甘心失败,第二年又卷土重来,石重贵也再次披挂上阵,这一次晋军又胜了,耶律德光最后乘着一匹骆驼逃走,非常狼狈,再一次领教了十万横磨剑的厉害。景延广在第一次辽国来袭的时候本来是担任总指挥,结果消极避战,部下高行周,符彦卿在戚城被围,竟然推说无兵可派,不能救援,最后还是石重贵自己带领亲军把他们救了出来,战后追究责任,被贬为西京留守。

但好事可一可二不可三,耶律德光第三次来了。这一次石重贵不仅想击败辽军,还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他任命姑父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部招讨使,并在诏书中声称要“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志向虽大,但所托非人。他把麾下这十万横磨剑交给杜重威指挥,孰料这位姑父也想过皇帝瘾,投降了辽国,带领这十万大剑倒戈相向,石重贵连禁卫军都大半抽调给杜重威了,一时无兵可调,只好向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求援,刘知远没理他,石重贵没办法,当了俘虏,后晋灭亡。

景延广作为耶律德光定的“头号通缉犯”,到耶律德光面前自首,想宽大处理。耶律德光说:“两国打仗,就是你挑起来的,你说的十万横磨剑在哪呢?”。景延广无言以对,被收押,作为俘虏押往北地,在陈桥驿宿营时,自杀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耶律德光对中原王朝的这十万横磨剑忌惮非常,此时这股力量仍然在杜重威手中,驻扎在陈桥驿。耶律德光命令杜重威把他手下的铠甲战马都交出来,下一步准备把这些人赶到河里淹死,彻底毁掉这十万横磨剑,不可谓不狠。这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阻止了这件事。这个人叫赵延寿,前后晋卢龙(幽州)节度使赵德钧的养子,现在的辽国政事令。他的养父和石敬瑭当时都在争取辽国的支持,想当皇帝,结果耶律德光选择了石敬瑭,赵德钧则投降了辽国,不过很快就死了。赵延寿还在做他的皇帝梦,耶律德光也时不时给他画个饼。这一次他救这些将士也是想以后能收归己用。耶律德光说:“我以前尽把唐兵授晋,晋得此兵,反与我为仇,转战数年,才得告捷。今幸入我手,如果不悉数歼除,后患不浅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原健儿的骁勇,可见一斑。赵延寿则建议把降卒的家属安置在恒、定、云、朔这四个州,然后让这些士兵轮流守卫原晋朝的边境,这样可保无忧。耶律德光同意了,这十万横磨剑终于保存了下来。

前文说过,耶律德光善于相人,他看好的三个人后来都当了皇帝,这第三个人就是刘知远。后晋灭亡后,刘知远假意请降,耶律德光很看重他,除了通令嘉奖外,还称刘知远为儿子,并赐给一根木拐(相当于节钺)。结果刘知远没接受,反而趁着耶律德光后来北归,跟在后面“捡漏”,当了皇帝。至此,中原王朝的这十万口横磨大剑传到刘知远手上,此后代代相传,一直传到后来的后周世宗柴荣手上才发挥出它应有的威力,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这十万横磨剑曾经的主人石重贵,做了俘虏后先到了黄龙府(这也是岳爷爷一直想带兵去的地方,在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然后被迁往怀州,最后在辽阳定居。

期间他的冯皇后一直陪伴着他。冯皇后还算幸运,石重贵的两个宠姬赵氏、聂氏被辽太宗之子寿安王耶律璟强娶,幼女也被后来即位的辽世宗送给了自己的妻兄。石重贵就这样活着,27年后去世,被追封为晋王。

而善于相人的耶律德光,在灭了后晋之后,自己兼任中原的皇帝,结果各地反抗非常激烈,刘知远又在太原称帝,把他搞得焦头烂额。在中原待了几个月,不得不北归。途中又生了病,死于栾城杀胡林。死的时候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很容易腐烂,只好把他的肚子破开,装上几斗盐防腐。虽说史书记载耶律德光是得的寒热病而死,但我私下觉得,耶律德光与后晋征战经年,不说身体,精神上肯定早就被这十万横磨剑的剑气所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记

逢敌必亮剑”,石重贵的这种“亮剑精神”并没有错,他错在他自身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老板。他任用的景延广和杜重威,要么言过其实,要么就是心怀异志。对手下真正能打仗的大将刘知远,又控制不住,刘知远也是抱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心态,希望石重贵出事,自己好取而代之。石重贵的手下的高级将领,基本就没有靠得住的,空有十万横磨剑,却掌握不住,弄到最后太阿倒持,这剑反而伤了自己。个人生活上,纳自己的婶婶为皇后,对国家的治理上也只知道对老百姓横征暴敛。这样的人,仅凭一腔武勇,迟早是要失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重贵的悲剧,并不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五代十国的风气就是谁的兵多,实力强,谁就能当皇帝,“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就造成每一朝的皇帝,都是武将出身,除了少数几位外,对治理国家的态度都是“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有着这样的想法,别说手上掌握着十万横磨剑,就是百万横磨剑,也是不足用的。

所以,石重贵那十万剑的豪情,不久就变成了十万剑的矫情,最后变成了十万剑的悲情。后世的为君者虽然吸取了教训,但是走了以文制武,重文轻武的路子,矫枉过正,从“手中有剑,心中无剑”变成了“心中有剑,手中无剑”。这对于剑道高手来说是境界的提升,但对国家来说的,没有实实在在的御敌利器,是战胜不了敌人的。

可见,所谓的吸取教训,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吸取教训,宋初的大臣薛居正在他编写的《旧五代史》里面评价石重贵是“自古亡国之丑者,无如帝之甚也。千载之后,其如耻何,伤哉!”。令薛居正没有想到的是,百余年后的靖康之耻,让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一举超越了石重贵,达到了新的高度,这让薛居正情何以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无独有偶,唐朝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也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