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出游那天,他的马突然逃跑吃了别人家的庄稼并被农夫扣了起来。这时学生子贡马上去找农夫说情,结果最终只有他一人灰溜溜地回来。孔子哈哈大笑说:“我就知道你处理不好,我让马夫去说,他们一定会放马,你信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子贡一脸质疑,他反问老师:“老师,我在您的弟子当中算是学识比较渊博了的,我跟农夫讲了那么多道理,农夫都不愿归还老马,为何您还觉得派马夫过去就有用呢?”

孔子捋一捋满脸的胡子说道:“哦,你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子贡见状马上向孔子复述他当时向农夫说的话:“我按照老师日常所教导的礼节,先是向农夫赔礼道歉,然后告诉农夫‘这位老农,我们众人是来这里出游的,刚才马匹突然脱了缰,找了多时都找不到,原来是跑到您这儿了。还望您原谅这只畜生的举动,把马匹归还给我们。’但农夫说我们的马吃了他们家的庄稼,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老马还给我们。”

孔子会心一笑,然后开始谆谆教导:“你呀你,你和这些农夫都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这就好比请野兽享用祭祀的太牢,请飞鸟聆听九韶般优美的音乐一样,农夫又怎么会听得懂呢?对不同的人,就要讲不同的话。”于是孔子又转向马夫说道:“马夫,这件事情还请先生您出马帮忙说服了。”

马夫跑到农夫跟前先是看了一眼农田,再看了一眼老马,于是说道:“你的庄稼种在这路边,占了那么一块地,但我以前没有到过这里,并不知道这是你的庄稼。而且你的农田并没有占到我们家那边,自然而然地,我便更不知道原来这块田地是你的了。况且你的庄稼种在路边,别说一匹马,就算是一只虫子也会到路边啃几口,现在我的马路过你的庄稼,它又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亩地种的粮食不是自家主人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夫听完以后频频点头,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马上把扣下的马给释放了。这时候马夫牵着马,孔子等人也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涛这段历史记载于明朝《智囊(选录)·上智部·孔子》,事情看似简单,但里面讲述了两个通俗易懂的道理:

(1)随机应变做社会的学生:当孔子的马被农夫扣留以后,孔子明知学生子贡根本无法说服农夫归还马匹,但他没有立即派马夫前往说情,而是先让子贡去和农夫说情。一方面孔子明白,如果直接派马夫前往说情,那么学生可能心存不满,认为孔子不重视他们。

另外孔子让子贡先去说情,这也是给他一个充分锻炼的机会,让他明白,有时候书中的道理不一定能够应用到所有场合当中,人应该随机应变,而不是不懂变通。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些人往往眼高手低,最后却又是生活教育了他,社会给予的教育,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子贡以所学书本知识去应对,最终因谈不拢无功而返。马夫有社会经验,处理起来得心应手。这里不是说读书无用,而是借这个例子说明,社会经验也非常重要。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千世界之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群,对待不同的人和事应该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对待读书人,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自身就会明白这个道理。而面对粗俗的人,越跟他讲道理,反而越说不明白。这用现在的话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们经常讲相似的环境下能培养出相似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些是我们日后处理问题的准则。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一来既丰富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又能从不同的人身上发现各自特点,为日后与人相处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