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篇—1#

俗话说“水过留痕,雁过留声,事过留忆”,但它们留下的大多是虚名,虽有所留却不长久;而“人过留名”,也只能是伟人、帝王以及有影响的人物等,非普通人也。

唯有“过”,才能真真实实地留下具体实物,所谓“物过留形”。

今天开始,“走遍世界博物馆”将不定期地推出“历史篇”,为大家呈现博物馆里所展示的一些历史物件。这些文物虽形态不同、功用各异,但它们却都带有各自时代的信息与烙印,故而我们将其归在“历史篇”中。

“历史篇”开篇,我们来看一组通讯文物——带有大众记忆的移动电话,有物有真相。

现代人比起古人不知要幸福多少倍!且不说衣、食、住、行样样比古人要丰富和舒适得多,就单说通讯,随手拨一个电话就能随时随刻联系上你所要找的人,而古人传递信息,那可真是费劲了。

古人想给远方的心上人传情(哪儿那么多心上人啊,大多都是传递公务、战务信息),有的采用鸿雁传情、飞鸽传书(不知道丢了多少情书);也有的以烽火硝烟为号、驿站传递信件;还有的用信号旗、漂流瓶等(多为战事所用)。总之,古人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慢,很慢!特别慢!慢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_^)。

1876年,英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改变了整个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成为人类信息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早期的电话都是座机,人们坐在办公室(家里)就能联系到对方。不过,能装得上座机的人也是非富即贵。

上图中的这种电话是我国1970年代所使用的座机电话,那时也只有国家单位才能拥有这种通信设施,而且一个单位至多也就有1-2部电话,还得是够级别的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BB机。虽然它不能实现双方直接通话的目的,但它能够及时地找到想要联系的人——发信息给对方,对方回复信息,也算是达到了及时沟通的目的。

(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

1990年代,出现了移动通信——大哥大,体型基本上等同两块叠在一起的砖头,后期缩小为一块砖头大小。最初使用大哥大的人多是先富起来的个体经营者。

1990年代后,移动通讯发展迅速。继既能通信又能防身的大哥大之后,又出现了二哥大,其体型比大哥大整体瘦身了一圈,相对来说更便于携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往后,移动通讯的主力军“手机”蓬勃发展,功能、款式日新月异,不知有多少前浪被拍死在了沙滩上。下面这些款式,辰馆已按顺序给它们做了编号,请各位小伙伴们根据自己所使用的第一部手机型号对号入座,在文后留下答案——你使用的第一部手机是哪一款?嘿嘿,这是一个暴露年龄的坑,哈哈!

(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我国移动电话数量为世界首位。从笨重到小巧,从功能单一到高品质多媒体娱乐功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没有了手机几乎是寸步难行。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跃居为首位重要的地位。随着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据说再过几年,世界将进入没有手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