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从古至今写乡愁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

私心最爱的莫过贺知章的那首《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自考中状元告别家乡,开启官宦之路

贺知章一走就是五十年

虽乡音未改,风景依旧

却也难逃物是人非

儿童的那一句天真的笑问

是道不尽、说不清的愁和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695年,武则天证圣元年

36岁的贺知章赴京赶考,中进士及第

成为了浙江省有史料以来第一位状元郎

与同时代那批不得志的文人相比

贺知章一生颇为顺遂

没有经历过李白的挫败失意

没有体验过孟浩然的困顿迷茫

更不曾遭遇过杜甫的颠沛流离

他的身边好友无数

深受大家的喜爱与推崇

就连几任皇帝都对他极为尊重信任

八十多岁时从显赫高位全身而退

还获得了帝王与百官相送的殊荣,着实羡煞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赴京几十年,贺知章的生活看似顺风顺水

但其实当时的政坛并非一派平静

在长安漫漫五十年里

贺知章经历了武皇篡权,经历了唐隆政变

又经历了先天政变

虽是状元出身,但直到六十三岁

仍然只是负责祭祀的正七品小官

若是一般人难免会抱怨连连

稍有傲气的便索性学习李白高唱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愤然离开

但贺知章是个妙人

他不生气、不懊恼

隐藏自己的锋芒周旋于尔虞我诈的官场

永远一副乐呵呵的模样

平日常常喝的酩酊大醉

然后与好友张旭借着醉意

如顽童般在长安城里乱逛

骑马似乘船,掉落井底也能于浅水安眠

那些年里,长安熙熙攘攘,人才济济

街头百姓对于各类出其不意的举动早已见惯不惯

只会笑着招呼他一句,“贺监”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快八十高龄的贺知章

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人称“贺监”

众所皆知,李白的酒量与诗才一般高

但在盛唐的那些年里

长安的美酒还不属于李白

“饮中八仙”的第一位,被杜甫给了贺知章

而李白也是欣然同意的

虽相差四十多岁

但二人互为知己,彼此欣赏

李白在长安的日子,同样真性情的二人

相约在酒肆里纵酒高歌,一不小心就把钱喝光了

贺知章连眉头都没皱,便顺手解下腰间的御赐金龟

用以抵做二人的酒钱

这与李白《将进酒》里写过的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是何其相似!

两人都是那样的放浪不羁,热切而自然地爱着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743年,天宝二年

在繁华如梦的长安城里,贺知章病了

在缠绵病榻的日子里,他想起了远方的故土

那只是整个大唐盛世的江南一隅

不如长安富丽堂皇,也没有热闹的人群

但那湖边的翠柳,似剪刀的二月春风

在呼唤着他,等待着他

于是这位醉过一个完整盛唐的老人

决定辞官回家

唐玄宗在京城东门

为他设下一场盛大的饯别宴会

皇太子李亨率百官为他饯别

贺知章穿着御赐的羽衣,与他们一一告别

然后头也不回地奔赴故乡

彻底离开了这半生浮华的长安城

来时,贺知章孑然一身

归时,皇帝与百官同相送

所谓衣锦还乡,莫不如是

但于贺知章而言

落叶归根,乡音无改,不是为了荣归故里

而是人生沉浮之后懂得平淡的珍贵

在生命的末尾回到故乡

是为了重温初心的澄澈,弥补年少的轻离别

感受曾经不在意的乡土温情,填补感动内心深处的爱意

只是,儿童相见却并不识这远道而来的客人

相隔半个世纪,他竟已是客人!

壮年远行的那一日

他可曾想到自己会成为故乡的异乡人呢?

好在他还有门前的一片镜湖

他是“吴中四士”之一

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仙宗十友”

是李白的忘年交和偶像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还是长安城中的“饮中八仙”第一位

他喝了大半辈子的酒,风流倜傥了好些年岁

又狂了那么些年,天真童趣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盛唐长安城里最辉煌耀眼的那五十年,他都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年,盛唐的主角仿佛只是一座长安城

但身在其中的贺知章

从始至终都是自己生活世界的主角

那五十年里的长安城醉了太多人

但常常饮酒醉的贺知章却不在其间

他在开元盛年的前夕告别庙堂

回到故乡,回到他一生的起点

也走向他一生的终点

长安城留不住他

他守着一片镜湖回归已成远方的故乡

但在长安热闹的酒肆里,在大唐盛世繁华里

所有人始终记得有一个贺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