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读《晋书》系列文集《晋书笔记》之读《晋书列传第二》后妃列传第十四篇康献皇后褚蒜子

文:小A斯蒂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10】:康献褚皇后,讳蒜子,河南阳翟人也。父裒,见《外戚传》。后聪明有器识,少以名家入为琅邪王妃。及康帝即位,立为皇后,封母谢氏为寻阳乡君。及穆帝即位,尊后曰皇太后。时帝幼冲,未亲国政。

领司徒蔡谟等上奏曰:"嗣皇诞哲岐嶷,继承天统,率土宅心,兆庶蒙赖。陛下体兹坤道,训隆文母。昔涂山光夏,简狄熙殷,实由宣哲,以隆休祚。伏惟陛下德侔二妫,淑美《关雎》,临朝摄政,以宁天下。今社稷危急,兆庶悬命,臣等章惶,一日万机,事运之期,天禄所钟,非复冲虚高让之日。汉和熹、顺烈,并亦临朝,近明穆故事,以为先制。臣等不胜悲怖,谨伏地上请。乞陛下上顺祖宗,下念臣吏,推公弘道,以协天人,则万邦承庆,群黎更生。"

太后诏曰:"帝幼冲,当赖群公卿土将顺匡救,以酬先帝礼贤之意,且是旧德世济之美,则莫重之命不坠,祖宗之基有奉,是其所以欲正位于内而已。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先后允恭谦抑,思顺坤道,所以不距群情,固为国计。岂敢执守冲暗,以违先旨。辄敬从所奏。"于是临朝称制。
释文:康献皇后褚蒜子,河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褚蒜子的父亲褚裒的事迹,记载在《外戚传》中。

皇后褚蒜子为人聪明有器度和见识,少年时因为出身有名望那个的大家族所以就做了琅邪王妃。等到晋康帝司马岳即位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后,她的母亲谢氏也被封为寻阳乡君。等到晋穆帝司马聃即位的时候,褚蒜子被尊为皇太后。当时皇帝年幼,不能够亲理朝政。

领司徒蔡谟等人上奏说道:“继承皇位的皇帝一生下来就非常的明哲聪明,所以才能够承继天意统治国家,使得四海之内,天下归心,万民百姓有了仰赖。太后陛下一向体察妇女道德,您训示的道理胜过了文母(对有莘氏之女、周文王之妻、周武王之母大姒称颂)。当年涂山氏(大禹的妻子)光大了夏朝,简狄(传说中是商朝始祖契的母亲)光大了殷朝,实际上都是因为她们宣扬正道明哲,才使得国运兴隆。

我希望陛下的仁德能够匹配二妫(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贤淑美德像《关雎》中那样,请求太后临朝摄政,好让天下安宁。现在国家社稷正在危急时刻,百姓们命悬一线,臣等仓皇慌张,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朝政,这正是时机成熟,上天所喜欢看到的结果,可不是应该风格高尚谦虚谦让的时候。汉朝时和熹皇后邓绥、顺烈皇后梁妠,都曾经临朝摄政,近代明穆皇后庾文君临朝摄政的故事,已经有了先例。臣等怀着非常悲伤惶恐的心情,谨慎的趴伏在地上恳请陛下临朝摄政。希望太后陛下向上顺应祖宗的意志,向下念及大臣官吏们苦心,推行公义弘扬正道,以协调上天与人民,那样的话天下万邦都会庆祝,百姓们也如获再生一般。”

太后下诏说道:“皇帝还很年幼,应当仰赖公卿百官们顺天匡扶救助,以此报答先帝礼礼遇大家的贤德美意,而且古时候都是以匡济世人为美德,所以最重要的莫过于不让天命坠落,祖宗基业有人继承。所以才需要先端正名位。你们所启奏的事情非常的恳切周周道,在你们的笔墨之间,还没有深究含义的时候,就已经悲伤惊惧了。先朝皇后(庾文君)为人公允谦恭懂得抑制,思想全都遵行妇道,所以才会不拒绝百官们的请求,也是为了国家大计着想。我怎么敢固执的守着年幼的皇帝,而违抗先帝的旨意呢。就恭敬的顺从你们所启奏的事情。”于是太后正式临朝称制。

原文【11】:有司奏,谢夫人既封,荀、卞二夫人亦应追赠,皆后之前母也。太后不许。太常殷融议依郑玄义,卫将军裒在宫庭则尽臣敬,太后归宁之日自如家人之礼。太后诏曰:"典礼诚所未详,如所奏,是情所不能安也,更详之。"征西将军翼、南中郎尚议谓"父尊尽于一家,君敬重于天下,郑玄义合情礼之中"。太后从之。自后朝臣皆敬裒焉。
释文:有关部门上奏认为,谢夫人既然已经被册封,荀、卞两位夫人也应该追赠册封,因为她们都是太后父亲的前妻,也算是太后的母亲。结果太后不允许。太常殷融启奏商议后认为按照郑玄的理论,卫将军褚裒在宫庭中的时候应该按照君臣的道理尊敬太后,太后回家省亲的时候自当按照家人关系之间的礼节形式。太后下诏说道:“典礼的制度我实在是不太清楚,如果真按照你所上奏得那样,在亲情上实在是有些不安,还是请大家在详细的商量一下。"征西将军司马翼、南中郎司马尚经过商议认为”父亲的尊贵地位只在于一个家族里,但是对君王的恭敬却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郑玄的理论合乎人情礼法义。”于是太后听从了大家的结果。从此之后朝臣们都敬重褚裒。
原文【12】:帝既冠,太后诏曰:"昔遭不造,帝在幼冲,皇绪之微,眇若赘旒。百辟卿士率遵前朝,劝喻摄政。以社稷之重,先代成义,僶俛敬从,弗遑固守。仰凭七庙之灵,俯仗群后之力,帝加元服,礼成德备,当阳亲览,临御万国。今归事反政,一依旧典。"于是居崇德宫,手诏群公曰:"昔以皇帝幼冲,从群后之议,既以暗弱,又频丁极艰,衔恤历祀,沈忧在疚。司徒亲尊德重,训救其弊,王室之不坏,实公是恁。帝既备兹冠礼,而四海未一,五胡叛逆,豺狼当路,费役日兴,百姓困苦。愿诸君子思量远算,戮力一心,辅翼幼主,匡救不逮。未亡人永归别宫,以终余齿。仰惟家国,故以一言托怀。"
释文:皇帝举行冠礼的时候,皇太后褚蒜子下诏说道:“当年我遭遇了不幸,皇帝又很年幼,皇家的事业变得式微,就好像旌旗上的飘带(实权旁落、为大臣挟持)。公卿百官们带头遵循前朝的惯例,劝谏晓谕我来摄理朝政。我这才为了国家社稷的重要,以及先代已经形成的义理,勉励自己恭敬的听从大家,却没有了时间固守妇道。仰仗凭借七庙中祖宗在天之灵,俯身依仗百官们的能力,皇帝终于到了加元服成人的时候,典礼已经完成他的德行也已经完备,应当让他来亲理朝政,临朝统御万国。今天就让我把朝政归还给皇帝,按照一贯的典章制度。”

于是皇太后褚蒜子搬到了崇德宫居住,并以手诏对百官们说道:“当年皇帝年幼懵懂,我遵从百官们的提议处理朝政,可是我能力实在是不足,又频繁的遭遇艰难,心怀忧伤这么多年,实在是担心害怕处理不好。司徒是宗室亲属德高望重,是在他的训谏下才弥补了我的弊端不足,王室才能够没有毁坏根基,实在是凭借着公的能力。皇帝既然已经举行完了冠礼,而四海还未能统一,五胡还在四处作乱,豺狼当路,国库消费与徭役每天都有增加,导致百姓们非常的困苦。希望大家这些君子们能够做好长远的打,齐心协力,辅助护卫年幼的皇帝,匡扶救助不足的地方。我这个还没有死去的人要永远的居住到别的宫殿,以终了剩下的余生。我仰望家国大事,所以才说这句话以寄托心中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13】:及哀帝、海西公之世,太后复临朝称制。桓温之废海西公也,太后方在佛屋烧香,内侍启云:"外有急奏",太后乃出。尚倚户前视奏数行,乃曰"我本自疑此",至半便止,索笔答奏云:"未亡人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温始呈诏草,虑太后意异,悚动流汗,见于颜色。及诏出,温大喜。
释文:等到晋哀帝和海西公的时代,太后又临朝称制。桓温废掉海西公的时候,太后正在佛屋烧香,内侍启奏说道:外面有急事上奏”,太后于是就走了出来。靠在门上把上奏的奏章看了几行,就说道:“我本来也怀疑这件事”,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停止不看了,要来了笔写了答复奏章的话说道:“未亡人在此非常的忧愁,想起活着的人和去世的人,心如刀割一般。”桓温开始草率上奏的时候,考虑到太后可能是与自己意见不合,惊惧的汗流不止,惊恐的流露在脸上。等到太后的诏书出来,桓温一看大喜不已。
原文【14】:简文帝即位,尊后为崇德太后。及帝崩,孝武帝幼冲,桓温又薨。群臣启曰:"王室多故,祸艰仍臻,国忧始周,复丧元辅,天下惘然,若无攸济。主上虽圣资奇茂,固天诞纵。而春秋尚富,如在谅闇,蒸蒸之思,未遑庶事。伏惟陛下德应坤厚,宣慈圣善,遭家多艰,临朝亲览。光大之美,化洽在昔,讴歌流咏,播溢无外。虽有莘熙殷,妊姒隆周,未足以喻,是以五谋克从,人鬼同心,仰望来苏,悬心日月。夫随时之义,《周易》所尚,宁固社稷,大人之任。伏愿陛下抚综万机,厘和政道,以慰祖宗,以安兆庶。不胜忧国喁喁至诚。"太后诏曰:"王室不幸,仍有艰屯。览省启事,感增悲叹。内外诸君并以主上春秋冲富,加蒸蒸之慕,未能亲览,号令宜有所由。苟可安社稷,利天下,亦岂有所执,辄敬从所启。但暗昧之阙,望尽弼谐之道。"于是太后复临朝。帝既冠,乃诏曰:"皇帝婚冠礼备,遐迩宅心,宜当阳亲览,缉熙惟始。今归政事,率由旧典。"于是复称崇德太后。
释文:晋简文帝即位,尊太后为崇德太后。等到晋简文帝驾崩去世,晋孝武帝年龄幼小懵懂,桓温又在这个时候去世了。群臣百官们就上奏说道:“王室发生许多的变故,灾祸不断的到来,国家丧礼刚刚结束,又丧失了元辅重臣,天下失意,就好像没有了寄托。主上虽然天资圣明,这当然是上天赐予他的能力。可是他年龄尚浅,又在服丧期间,正在怀念亲情的时候,没有时间处理天下的事情。我伏在地上希望太后陛下能够响应妇德的厚重,以宣扬仁慈圣善为念,在这国家遭遇艰难的时候,出来临朝亲自处理政务。好光大您的美名,就像过去您教化普沾那样,必定会受到后世的讴歌与赞美,传播到四面八方。就算是有莘氏光大殷朝,妊姒兴隆周朝,都不能够与您的德行相比,这是无论什么样的谋略都要遵从,无论人还是鬼都要同心,百姓们盼望明君解脱苦难的心情,就好像太阳和月亮一般。

随时机而变通的道理,正是《周易》所推崇的事情,能够安宁坚固国家社稷,这是伟大之人的重任。还希望太后陛下能够调理朝政万机,处理政道,以慰藉祖宗的灵明,以安抚百姓的心情。臣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忧国忧民的至诚之心了。”

太后下诏说道:“王室遭遇不幸,仍然有许多艰难的事情。看来你们上奏的事情,增加了许多悲伤感叹的心情。朝廷内外的诸君们都因为皇帝年幼,再加上正在思服丧期间想念着亲人,不能够亲览朝政,可是号令还是要有人发布。假如这样做能够安定社稷,有利于天下,我又怎么能够固执的坚持呢,就恭敬的听从大家启奏的事情。但是如果有昏暗蒙昧缺失的决定,还望大家尽力辅佐的本分。”于是皇太后再次亲临朝政。

皇帝后来加冠礼,于是就下诏说道:“皇帝举行了婚礼和冠礼,远近的心情,还是应当由皇帝亲自处理政务,光明也就从此开始了。今天归还政事给皇帝,按照过去的典籍制度”于是皇太后再次被尊称为崇德太后,搬入崇德宫居住。

原文【15】:太元九年,崩于显阳殿,年六十一,在位凡四十年。太后于帝为从嫂,朝议疑其服。太学博士徐藻议曰:"资父事君而敬同。又《礼》云'其夫属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则夫属君道,妻亦后道矣。服后以齐,母之义也。鲁讥逆祀,以明尊卑。今上躬奉康、穆、哀皇及靖后之祀,致敬同于所天,岂可敬之以君道,而服废于本亲。谓应齐衰期。"从之。

释文:太元九年,皇太后褚蒜子在显阳殿驾崩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她在位前后共四十年。太后与当时的皇帝乃是叔伯嫂子的关系,朝议的时候大家认为皇帝不应该服丧。太学博士徐藻却提议认为:“这件事应该是和父亲也要侍奉君主的情况相同。又在《礼》中记载说道:‘女子的丈夫是属于父亲辈分的,她们作为妻子都应该算是母亲’,所以太后的丈夫既然是属于国君的地位,国君的妻子自然应该是属于皇后的地位。为皇后服丧就应该等同于为母亲服丧,这是一个母亲应该具有的礼仪。鲁国人曾经讥讽颠倒了祭祀的顺序,是因为他们要明辨尊卑有序。今天皇上躬身侍奉康帝、穆帝、哀帝及靖后的祭祀,对他们的尊敬像君臣一样,怎么能够对太后尊敬像君臣,却按照亲属关系进行服丧呢。我认为应该按照齐衰的规定服丧一年。”皇帝听从了这一提议。

小A斯蒂芬发表于2020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