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美国顶级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如此自负地宣称:“假设我能够为这个国家写作经济学教科书的话,我才不关心到底是谁在起早这个国家的法律,到底是谁在治这个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言下之意,就是大思想家才是人类社会的幕后“王者”;而思想与知识的力量,是默默地左右着社会进程,影响所有人的大脑的最关键因素。而萨缪尔森的这番话,每每让我想到孔子。

当年,肯尼迪在大会上演讲,“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看他们崇拜的英雄是谁”,深得我心。以何种方式谈论或纪念孔子,确实是评判我们思想状况的一大指标。

作家郁达夫也有句名言,是比较为人所知的。他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懂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却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这句话似乎是不幸言中。对于孔子,这位早死于2499年前的“人民教师”,这位至今为东亚诸多邻国——譬如日本、韩国,奉为“至圣”的中国古人,该如何评价为好,却始终令中国人为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这个问题,是自近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巨大困扰,不同立场的人们甚至激乎其言而呈两极化。当中国乡下的农民还对着他叩头时,鲁迅胡适等先贤早就批斗他是“民族罪人”。易中天说,如何评价孔子,考验每一个当代中国人,这句话并非夸大其词。实际上,身为中国人,无论他是米其林常客,还是黄焖鸡主顾,都难以绕开孔子的思想影响。

只是,无论如何评说孔子,显然都是仅仅着眼于其影响层面的功过评说。其实,几乎所有人,包括对立双方,都心知肚明,如果是就事实而论,没有人可以否认说,孔子对于华夏民族,是什么样的存在:他是类似“先知”一般的人物,是“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始终在为数千年的中国文明“立法”。

图:韩国每年举行"释奠大祭"祭祀孔子

评述孔子的文字,早就是连篇累牍,我也不应再呶呶不休。但我觉得,至少还可以从“现代文明价值”的角度反推,去谈两点孔子的意义。

其一,孔子依托古前制和祖述昔贤,重新创立了“文明”的观念。

在孔子出生以前,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两千多年所共塑的观念形态,固然已有深稳厚重之态,但是精神价值上尚是分散的,生不牢根,随时可能四分五裂终结于自我溃败。

现在回首过去,我们不难看到,那时的华夏,整个社会共同体还并不曾生发出一个统一的意识,“如何是中国、何者是文明、社会何去何从、仕者何思何虑”,成为横亘于中国历史前进之路上的最大障碍,犹如东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山河照影,忽忽无主,是天地尚穷蹙之感。

是孔子,重新塑造了一个文明的世界,并使其成为往后所有中国人的主导观念。在《论语》中,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比较了夏商周三代,认为西周较于夏商二代有更文明的取舍,所以他“托古改制”,选择并解释了西周,也等于重新界定、建立了新的文明坐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文明观念,最核心的地方,在于他指出,中国文明的实质,不在地域,不在人种,不在阶级,而在礼义,中国的象征就是礼仪之邦,能信仰这一套礼义仁智信的文明观念即为我中国人。

孔子这种借助重新阐释而建立起来的文明观念,是往后中国即便兵荒马乱、即便濒临灭亡边缘,依然能够人心思统,依然可以历劫重生的关键。

其二,孔子以作育人才和文献重征,为“士人”建立了新的个人立场和价值理想。

图:日本冈山县颂扬孔子的"释菜"活动

有了“文明”的观念,需要有”文明之人”搘撑乾坤,才能见效可信,生成一种更高级的王天下的局面。在孔子以前,中国有教育,但无平民之学;在孔子以前,中国有文献,但无文献学家;在孔子以前,中国有巫师、有史家、有仕臣,但无“士人”。

是在孔子的感召和激发下,出现“士人”群体,并为他们建立了新的个人立场和价值理想。他通过栽培菁英,通过整理文献,通过阐释经典,通过言师行范,泽被后生,使得过去的巫师、史家、仕臣得以被改造成为一种新型群体——“士人”。

这是一群以生产知识、追寻超越精神、灌溉价值理念为生之群。中国文明的巩固、传承、开花、结果;中国式理想价值的险陂往复、自我更新、贞下起元,正仰仗这些作为孔子门徒的“士人”的接引、护惜。

这种新的个人立场和价值理想,于个人认知来说,就是传教,独立,批判,超越,以德立身,以仁治国;以公共价值追求而言,就是以终极关怀为依归,以天下大同为理想,“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这种“士”群体,是别的世界所没有的,邻国日本没有,远东印度、俄罗斯没有,大洋外的美洲、欧洲、非洲也没有。可以同等视之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出现,在西方,已经是19世纪。

当年,当孔子决然从生养他的鲁国出走时,就是一个持不同政见者,一个怀有一种国际性理想、文明世界里没有乡愁之人。他的眼里,是“天下”,是“文明”,"义之所在,生死以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种以理想和道义为判别准绳的是非观、国家观、人种观、政治观、价值观,成为此后数千年中国士大夫永远的个人立场和价值理想,同时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风行草偃,上行下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显然,孔子思想,不单单是中国的,也是东亚的,甚至是世界的。他所提出的观念系统,是普界的,是越时的。

套用凯恩斯的那段名言来说:伟大人物的思想,无论它们是在对的时候,还是在错的时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要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它们统治着。讲求实际的人们会自以为不受到任何学理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大脑一定是某个已故思想家的俘虏。

关于孔子的是非功过评判已经没有了精确答案,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不管舒不舒服,这都是一个不可逆的事实。吃黄焖鸡米饭与尊重孔子,永远都不会成为一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