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凌晨,苹果方面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的iPhone 12系列。平心而论,iPhone 12系列无疑有资格称得上是近年来改变最大、诚意最足,也最见技术功底的一代iPhone机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颜值,iPhone 12系列拥有“致敬”早期iPhone机型的经典直角边框造型,而全系OLED屏幕配上更窄的屏幕边框,也使得其整机更具高级感。

论手感,此次iPhone 12系列在配备了5G联网能力后,全系还都能将机身控制在7.4mm的厚度内,更是在如今一众5G“半斤”旗舰机型的对比下,显示出了难得的精致感。

论性能,iPhone 12系列从尺寸最小的iPhone 12 mini到尺寸最大的iPhone 12 Pro Max,全系都标配了苹果自研的A14仿生芯片。不仅实现了翻倍的AI性能,GPU在3D游戏上的表现更是再次碾压了隔壁的安卓全家。

以上的这些内容,其实在我们三易生活此前的评测中已经有讲得很清楚了。但对于iPhone 12系列此次另一大备受关注的重点,影像能力我们在此前的评测里并没有花上太大篇幅,这一方面固然有时间相对紧迫所致,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我们看来,这件事让专业人士来进行体验与分析才更为靠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我们对iPhone 12 Pro的影像功能评测,是与连续获得2019、2020年iPhone全球摄影大赛(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缩写IPPA)奖项的熊威先生合作完成。并且在与他就此次iPhone 12 Pro的成像风格和画质表现,以及手机摄影的一些基本思路上进行了详细交流,而这也让我们对于iPhone 12 Pro此次在影像部分的设计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iPhone 12 Pro的相机进步主要在哪?夜景模式颇受好评

如果看过苹果此次iPhone 12系列的发布会,你可能还记得此次该系列机型的相机部分其实有着不少的变化。比如进光量更大的新镜头、比如激光雷达所带来的AR功能和夜间人像模式、比如更强的光学防抖、比如全球首款4K杜比视界视频的拍摄能力等等。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次的iPhone 12 Pro印象最深的拍照功能改进点又会是什么呢?

样张:桥(超广角) ISO800 14mm f2.4 1/50s

答案,是夜景模式。尽管此前iPhone在夜景的表现上不仅画质有待改善,而且仅有主摄能够适配夜景模式,也让其在暗光环境下的拍照灵活度大打折扣,但在熊威先生看来,iPhone 12 Pro一次性解决了几乎所有的问题。

样张:桥(广角) ISO250 26mm f1.6 1/20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样张:桥(长焦) ISO1250 52mm f2 1/30s

是的,iPhone 12全系包括前摄在内的所有镜头,都适配了夜景模式,这也意味着你即使在夜晚,也能充分利用多枚变焦镜头所提供的创作自由度。而且从实际的成像效果来看,新的夜景算法配合进光量更大的镜头,也带来了非常优秀的噪点抑制能力。可以说相比前代产品,iPhone 12系列的夜景能力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可以说是一点也不过分。

不过真正让熊威感到满意的是,iPhone 12 Pro这次的夜景成像能力虽然大幅提升,但它表现出的成像风格却没有像许多其他机型那样无脑提亮画面,甚至拍成“夜视仪”的风格。刚好相反,苹果这次在夜景模式下同时做到了准确还原现场亮度、精准反映被摄物体颜色,同时还能有效抑制噪点的特性,就很见功底了。

样张:自行车 ISO640 52mm f2 1/48s

举例而言,熊威在与我们的沟通中还特别指出,上面这张自行车的夜景样张,在他尝试使用其他以拍照见长的机型拍摄时,最终得到的照片普遍呈现出不自然的鲜亮色彩,但实际上肉眼所见的实物根本就不是那个颜色。相比之下,iPhone 12 Pro不仅能够拍出清晰的夜景照片,更重要的是它依然维持了苹果一贯“所见即所得”的色彩风格,也就是说拍摄者用肉眼看到是什么亮度和色彩,iPhone 12 Pro拍摄出来就会是一样的亮度和色彩。

样张:用手机的人 ISO1250 52mm f2 1/25s

样张:建筑 ISO1000 14mm f2.4 1/35s

当然,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一来,如果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中,那iPhone 12系列的夜景岂不是就毫无用武之地了吗?然而在熊威看来,“在全黑的环境中使用手机拍照”本身就是违背常理的行为,更不具备任何摄影创作的价值。相比之下,能够准确传达出画面中的明暗变化,“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反而在技术上要更加困难,也更符合摄影师真正的创作需求。试想一下,如果上面两张照片里,人物的侧影细节明亮可见,或者天空亮得发白,那么观感是不是会反而比较奇怪?

为更好的创作服务,这或许就是iPhone的相机设计思路

是的,此次与我们合作进行iPhone 12 Pro影像部分评测的熊威先生,本身就是一位有着专业水准,也得到了专业赛事认可的摄影师,这就意味着他对于智能手机的影像表现,有着更高的需求和自己的见解。也正因如此,当我们询问熊威,为什么他从数年前就开始坚持使用iPhone作为影像创作工具时,他的回答除了携带方便,以及手机影像如今已经被市场认可这些内容外,事实上很可能也点出了苹果在iPhone 12系列影像系统设计方面的一些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手机当然也可以拍照,而且可能拍得很漂亮、很讨喜,但iPhone 12 Pro给我的感觉是它更适合用于创作,而不是单纯的记录性摄影”,熊威这样说到。

这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用熊威拍摄的作品来进一步解释。

众所周知,现在许多机型都很强调逆光成像能力,也就是在拍摄背景是明亮光源环境的情况下,依然能看到色彩清晰明亮的前景被摄物体。

样张:江钓 ISO32 26mm f1.6 1/1795s

这有没有意义?从日常使用和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逆光成像”的确能够解决部分用户在某些场景下,拍摄出画面过暗和拍摄对象看不清的问题;而逆光成像的本质也就是HDR算法,也同样是当今智能手机影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样张:骑车人 ISO32 26mm f1.6 1/1770s

但当我们审视此次iPhone 12 Pro这次的逆光样张时,就会发现苹果的确要思考得更多一点。比如说上面的样张,在背景强烈阳光的辉映下,江边钓鱼人的剪影显然比一个清晰的侧脸要更能打动人;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同样是站在暗处逆光拍摄,下面的样张中,骑车者却要有一个清晰的影像才能更好反映画面的主题。

据熊威介绍,这两张照片在拍摄时都没有手动调节任何参数,完全是随手拍下。但同样是逆光场景,iPhone 12 Pro却能准确“读懂”拍摄者的意图,让两张照片中的人物从侧面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氛围。

可能有的朋友会感到疑惑,第一张江边的大逆光照片里,近景的人物侧面形成剪影效果,会不会是因为HDR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呢?而这一点,其实我们从远景处的轮船和楼房就能看出答案。相对于背景的落日来说,它们同样是处于逆光位置,而且照说距离更远有效画面信息更少 ,但这些部位却反而呈现出了清晰的细节。这说明iPhone 12 Pro的SmartHDR3算法,的确能够准确判断出逆光中的物体,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而不是一股脑简单粗暴的“拍清晰”。

当然,iPhone 12系列上明显“为了创作而生”的影像设计,还不只是它特殊的HDR算法。举例而言,时下许多机型都会配有独立的“微距镜头”。表面上看,这似乎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拍摄乐趣,但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留意硬件参数就会发现,这些独立的微距镜头往往像素极低,甚至很多连自动对焦功能都不具备。如此一来,它们自然不可能真正用于进行细微拍摄对象的创作。

样张:蜜蜂 ISO32 51mm f1.6 1/1575s

100%放大

样张:草丛 ISO32 51mm f1.6 1/2020s

但是iPhone 12 Pro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因为它那枚1200万像素的7P镜头主摄,本身就具备时下少有的全像素双核对焦能力,这意味着它可以直接用主摄拍到极近距离上的微小物体。同时高达每秒5000次的光学防抖机构,也最大限度保证了画面的清晰,充分发挥出了CMOS本来该有的解析力。最终就使得“仅有”1200万像素的iPhone 12 Pro,在微距这一领域反而表现出了超高的易用性,和远超许多其他机型的画面表现力。

AI相机很好,但它不应该代替人的创意和审美

早在今年7月,在对熊威先生获得IPPA树植类第二名进行采访时,就曾与他探讨过“摄影的意义”。那时他曾提出,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和作品的意义,是一幅摄影作品最重要的四个方面。

样张:美育 ISO32 26mm f1.6 1/185s

作为一位坚持使用iPhone进行摄影,至今已经有超过五年手机影像创作经历的专业人士,熊威的这番表述当然也适用于“手机摄影”这一行为。在此次的沟通中,当我们进一步谈到当今智能手机的相机设计思路时,他也对当下流行的“AI相机”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样张:花 ISO32 51mm f1.6 1/593s

事实上。熊威先生与我们三易生活都认为,“AI相机”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确实体现了当今智能手机算力的进步,以及手机厂商想要“让一般人也能拍出好照片”的愿景。但对于他个人的使用感受来说,“AI相机”却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因为“AI相机”对画面进行的调节,实际上所反映出的本质上还是(研发人员)的经验和技术,而它并不见得一定比用户自己的拍照技术更高明,更不见得一定符合使用者的审美与创作意图。但由于AI相机的本意就是要取代用户对拍摄参数的手动控制、取代用户对照片的手动后期编辑,因此这就使得AI相机天生就具备“傻瓜”属性,也就是一旦按下快门,就算拍出来的结果你并不喜欢,也没法消除或去掉AI效果了。

样张:桥 ISO320 14mm f2.4 1/112s

在熊威看来,这种情况下的“AI相机”实际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的创意,迫使用户放弃了自己对于画面色彩和氛围的追求,最终可能会导致依赖AI进行拍照的用户,拍出来的照片风格都高度趋同的结果(比如就像前文所述,逆光画面中前景本来不该清晰的人或者景,结果都拍成了清新的样子)。

样张:树 ISO25 14mm f2.4 1/122s

这也就是说,对于那些真正希望用手机进行摄影创作,希望真正能够兼顾轻便、简单的拍摄体验,与高品质、专业影像表现力的用户来说,当厂商过多用AI去干涉成像过程的时候,这样的手机实际上是在“帮倒忙”,也非常不利于内容创作。

在熊威看来,iPhone虽然也有在底层使用大量的AI算法,但这些功能却并不会刻意去自动“美化”最终的照片,而是主要为还原色彩以及正确曝光等服务,并且通过提高照片的宽容度,反而为拍摄者后期的自行编辑提供了更大的可调节范围。而这一点,也正是他以及他所认识的许多摄影爱好者和专业影像从业人员,平日只会选择iPhone作为主力手机和影像创作工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