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徐孟国 实习生 张倩倩 通讯员 韩露)11月6日上午,洛阳市召开“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发布会第五场,市林业局发布其脱贫攻坚相关工作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近年来,洛阳市林业局落实生态护林员、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助、造林补助等系列林业惠农扶贫政策,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林业力量。

做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修复

发挥重大生态工程带动作用,坚持“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以“11555”工程和“七绿”工程为抓手,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大力推进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六化”建设,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2017年以来,全市6个贫困县共完成营造林57万亩,吸纳1.1万贫困人口参与国土绿化工程建设,人均增收2600元。

落实生态效益补偿,加大贫困地区资金扶持力度

洛阳市全面落实国家生态护林员政策,设立护林员公益岗位,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选(续)聘为生态护林员,实现就近就业。2016年以来,洛阳市争取生态护林员专项资金1.67亿元,聘用生态护林员7409名,人均增收7600元,带动7409户贫困家庭脱贫。2017年以来,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为562万元,受益面积3.3万亩,受益贫困户1.29万户次。落实贫困人口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708.8万元,受益面积78.6万亩,受益贫困户2.2万户次。落实贫困人口天然林商品林补偿资金24.4万元,受益面积1.1万亩,受益贫困户139户次。

发展生态产业,促进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

以牡丹产业、苗木花卉、经济林、森林旅游为重点,把林业产业发展同脱贫攻坚战略相结合,林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在部分山区,林业产值已占到群众收入的80%以上,全市林业总产值从2015年底的175亿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248亿元,以森林培育、经济林和苗木花卉为主的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仍然明显,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稳定,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加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发展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70万亩,重点在洛宁发展苹果,在栾川、嵩县发展板栗、核桃,在新安发展樱桃,在伊川、宜阳发展花椒,初步形成了各类多样、布局合理具有洛阳地域特色的经济林基地。累计新发展花卉苗木15.7万亩,全市花卉苗木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产苗量3亿多株,全市目前初步形成连霍高速偃师及孟津段两侧黄杨基地、伊川县平等乡万亩高档苗木基地等六大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依靠洛阳特有的森林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联合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联合制定了河南省首个加快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全市共有森林康养基地14个,位居全省第一。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0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5个、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14个,生态旅游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呈向好趋势。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升贫困地区生态品质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全市99%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目标,贫困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9个县(市)农村垃圾治理通过省级验收。此外,洛阳市还争取水土保持重点项目资金2.3亿元,用于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维修养护以及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目前,洛阳市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0平方公里。通过坡耕地改造建设,全市现有梯田8.6万公顷,坝地面积3.2万公顷,年可增产粮食1.8亿公斤。蓄水减沙与涵养水源能力日益增强,据统计与测算,全市仅梯田工程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约550万吨,增加蓄水能力约1亿立方米。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收官阶段,下一步,市林业局将继续把生态扶贫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结合,与森林洛阳建设相结合,与大规模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相结合,与乡村绿化美化相结合,不断丰富生态扶贫内涵,挖掘新潜力,拓展新模式,注入新动能,统筹推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