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长盛不衰的。

无相财经综合

123

谣言、投诉、撕裂、争吵。

在美国大选难解难分之时,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文章。

标题是:《这场大选最大的输家是美利坚合众国》。

我们还不知道谁是总统大选的获胜者。但我们都知道输家是谁:美利坚合众国。

我们刚刚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分裂、最不诚实的四年总统任期,民主制度的两大支柱事实与信任遭到了攻击。


特朗普在任内没有花过一天时间努力成为一个所有人的总统,他以其他总统想都不敢想的方式打破了规则、破坏了规范,直到周二晚上还是如此。


他谎称选举存在舞弊,要求最高法院介入并停止投票,就好像这种事真有那么一点点可能似的。

文章通篇可以浓缩成一句话:

美国,何以至此?

是的,如果说这次大选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它突出了美国分崩离析。

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粉丝们纷纷走上街头,或互殴,或打砸抢。

但就是没有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目前的情况很可能指向拜登胜利。

但民主党人也需要问问自己:作为富人的党,为什么许多中产阶层会拥护一个民粹主义富豪?

我觉得纽约时报分析的很对,2020年,全世界都在看美国的笑话。

英国首相约翰逊从群体免疫到主动封锁城市。

法国如此自由散漫的文化下,巴黎也在积极防控。

资本主义强国里,有且仅有美国,一团糟糕,一片混乱。

就连引以为豪的民主基石——选举。

也是一片混乱。

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长盛不衰的。

因为自作聪明的人,总会沉浸在世界超级强国的繁华中不可自拔。

17世纪是荷兰,18世纪是法国。

19世纪是英国,20世纪是美国。

如果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那么不是我们进步的太快,而是对手美国,没怎么进步。

都说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变局。

怎么变,我们可以从国外媒体的转向看出来。

2007年.德国权威政治期刊《国际政治》发布调研结果。

有1001位十八岁以上的德国公民就未来世界谁执牛耳一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中,中国获得了36%的投票,位居榜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认为美国还将继续称霸的则占调查群体的23%。

此外,欧盟以18%的支援率排在第三;其后分别是联合国(6%)、俄罗斯(4%)和印度(3%)。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18岁至29岁的青年人中,将“21世纪霸主”称号投给中国和美国的比例相当,同为34%。

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明显倾向于中国(41%),美国得票率在这一年龄组中只有15%。

2011年,哈佛知名历史学者尼尔弗格森出版一本包括他在内的四人辩论小册子:《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吗?》

其他三人分别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代》周刊主编法利德扎克里亚以及中国经济学者李稻葵。

在这本书中,弗格森与中国经济学家李稻葵一起站在“正方”,也就是认为中国将称霸21世纪。

也许有人会说,弗格森被中国收买了,或者说他被中国洗脑了。

但事实上,他是一名坚定的美国派,有着浓厚的西方中心观。

弗格森之所以曾经主张“中国可能超越美国”,完全是因为他对所谓西方的“制度本身”(私有财产、科学、自由贸易....等)极有自信。

但同时,他又认为这些制度并不是西方专属,而就像app一样能够被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所采用。

用得最好的文明,就有可能反过来超越现在的西方国家。

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用得还不错。

弗格森站在辩论“正方”,很大一部分是恨铁不成钢。

就像我们说美国有多好,也是恨铁不成钢。

他想借此刺激美国受众,希望美国人尽快振作起来,否则就要被中国给超越。

而对于中国与美国形成经济共同体一事,弗格森早在2003年写《巨人》一书时就预示了这一经济体的不稳固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并不认为美国仰赖中国资本这件事本身,是一件多么光彩或正面的事情。

换言之,他虽然发明“中美国”这样的词,也在当年预测双方会变成某种经贸共同体,但他本人对此并不喜闻乐见,更早早在《巨人》中提出自己的隐忧。

至少从目前的现状看事实看。

弗格森的预言,都是成功的。

美国的企业,极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和市场。

美国的民众,急剧的分裂。

美国,因为一场疫情,混乱不堪。

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吗?

伟人有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中国不会称霸,中国还会坚定走自己的道路。

川普当选那年,是精美最好的时代,自媒体繁荣,互联网发达,人们称赞关于美国的一切,包括我在内。

可2020年,很遗憾,这场变局,也让世人看到了美国的不堪和闹剧。

2016年,高晓松在《奇葩说》大放异彩,粉丝暴涨。

2020年,高晓松在直播中被观众喷到下播。

有人说,2020年是伪公知们集体沉默的元年。

因为这一年,中国的话语权开始放大,在经历经济高速增长的40年后,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气。

这在无相君小时候,是不敢相信的。

因为我们那个时候,都爱看港台过来的书,大部分是以批判为主。

但今年,舆论真的变了。

而这一切,可能不是我们进步的太快,而是我们曾经向往的灯塔在变暗。

本文综合纽约时报、中国日报、青年相对论等媒体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