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8年(隋大业四年)六月一日,整个汾源宫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年仅9岁的金枝玉叶李静训香消玉殒,乐平公主杨丽华悲痛欲绝,决定将可怜的外孙女厚葬在京城万善尼寺中。

1957年8月,考古专家在西安城郊的梁家庄附近发现了一座隋代古墓,这座古墓规模不大,但规格极高,墓志铭上写着:“女郎讳静训,字小孩,陇西成纪人。上柱国幽州总管壮公之孙,左光禄大夫敏之第四女也。”而最让人震惊的是棺椁上赫然写着“开者即死”四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静训

那么李静训到底是何身份,她的棺椁上为什么会刻上“开者即死”四字,她的随葬品又为何会如此奢华呢?

李静训的身份—当之无愧的金枝玉叶,备受宠爱的掌上明珠

李静训是谁?史书上没有她的任何记载,但是墓志铭上的记载却很清楚,“上柱国幽州总管壮公之孙,左光禄大夫敏之第四女也。

她是北周上柱国李崇的孙女,隋光禄大夫李敏的女儿。看到这里您可能感触还不是很深,那就再详细一点,她外祖母杨丽华是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是隋文帝杨坚的长女,她母亲宇文娥英则是北周唯一的公主。

李静训墓志铭

说李静训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点也不为过,从小她就跟随外祖母杨丽华生活在宫中,由杨丽华亲自教导抚养,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然而只能说命好运不好,年仅九岁便离开了人世,让人唏嘘不已,至于死因,则是“遇疾”,也就是因病而亡。

幼为外祖母周皇太后所养,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李静训墓志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静训花冠

让人毛骨悚然的“开者即死”,却尽显家人的浓浓爱意

一千三百多年后,当考古人员进入李静训墓中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一座非同一般的墓葬,但马上他们就改变了看法,因为他们发现在石椁上竟然刻着“开者即死”四个大字,让人不寒而栗。我们无法得知当时考古队员的心理活动,但显然压力不小。

而当他们打开石椁后更是被惊呆了,因为里面的石棺之精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这是一座被雕刻成宫殿形状的石棺,造型小巧,却端庄肃穆,这石棺本身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而石棺的瓦面上再一次出现了“开者即死”四个字。

李静训宫殿状石棺

那么李静训的棺椁上为什么会刻“开者即死”四字呢,答案很简单,防盗。这就不得不说起我国古代风行的厚葬制度。

厚葬制度兴于春秋,盛于汉唐,厚葬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深沉哀思,同时也是家族实力的体现。然而厚葬却引得盗墓之风横行,怎么才能保护好墓葬就是生者最为看重的事情了,现实中的古墓显然没有《鬼吹灯》,《盗墓笔记》描述的那么神奇诡异,机关重重,那么设置诅咒在当时就是一种迫不得已,却相当有效的防盗手段了。

国外有图坦卡蒙诅咒,那么李静训墓上的“开者即死”显然也是异曲同工了。但归根结底,这也是家人对于李静训爱护的一种表现。

椁盖系4块石板东西顺放,大部分断裂,盖的四边宽于墙6-10厘米,在最南的一块上面,中部刻有南北直行“开者即死”四字。
棺盖正中刻宝瓶,两端有鸱尾,浮雕出简瓦和莲花纹瓦当,在一简瓦面上刻有“开者即死”四字—《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

石棺瓦面上的开者即死

奢华的墓葬—超高的规格,叹为观止的陪葬品

最后,李静训的石棺还是被打开了,那些沉睡地下千年的稀世珍宝也呈现在了世人面前,精致华丽,美不胜收。而其中最珍贵的就是戴在李静训身上的那条被称为最美项链的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这条项链主体由28个金球组成,每个金球上均镶嵌了5颗大珍珠和若干颗小珍珠,项链的上下两端都镶嵌着各种珍贵宝石,特别是项链下方的金饰上那块鲜红的鸡血石和宝蓝色的青金石更是无价之宝,历经千年岁月洗礼,仍然光彩夺目。而除此之外,棺中的玉簪,玻璃瓶,金手镯,花冠等等都是重量级的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九岁病逝让人惋惜,却是家族中死的最为安详之人

李静训年仅九岁就病逝让人惋惜,然而谁又会想到,她死后一年,这个让人艳羡的豪门大族却变故频发,直至覆灭。

公元609年,杨丽华去世,这位既是北周皇后又是隋朝长公主的传奇女性病逝于河西。公元614年,李敏遭宇文述诬陷谋反身死,株连全族,次年,宇文娥英被杨广赐死,至此一代豪门覆灭。那么这样来看,李静训是不幸还是幸运呢?

隋绿玻璃小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结语:

九岁小女孩李静训墓的精致奢华让人惊叹,其诡异的防盗诅咒则让人心惊胆颤,而这一切无一不是家人长辈们对她思念和心爱的表现。

如今李静训墓中出土的文物分散在各大博物馆中,向人们展示着当时这个两朝豪门的辉煌,诉说着家人对她的无限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