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必死,尤其是盘子够大,人们都热情高涨的时候。

玩过英雄联盟的朋友想必清楚:S7的RNG、S10的TES都是如此,看似如日中天,却在辉煌的前夜轰然倒塌。

令小编没想到得是,像蚂蚁金服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其创始人马云居然会和年轻的电竞选手们犯了同样的错误。

10月底,马云在上海外滩峰会上意气风发,大肆谈论他“非专业人士的专业看法”。

先是将巴塞尔协议指责为老年人协议,声称“中国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因为中国金融基本上没有系统”;

接着炮轰银行延续当铺思想,应该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

最后直接将矛头指向监管,认为管得太严不利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应该要放松金融监管,改革现有金融体系。

不知道各位看了演讲是什么感受,小编只觉得“膨胀”两个字就差刻在马云的脸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不其然,马云为自己狂妄的言行付出了代价。

11月2日,蚂蚁金服刚刚完成初步的股份配售。

当晚,证监会发布通告,一行两会一局的四部委联合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字数越少,事情越大”,通告全文不足80字,足见此次约谈的严肃性和重要程度。

约谈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蚂蚁集团的回应中可以窥探一二。集团表示,会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继续沿着「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继续提升普惠服务能力,助力经济和民生发展。

这波啊,这波是冲塔被反杀。

马云鼓吹金融创新,想要监管放松。来自国家的铁拳立马安排上,资本不要总盯着利益,接受监管,服务人民才是正道。

马云的狂热粉丝一直把那句“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放在嘴上,以此来彰显其格局和雄心。

事实上呢?蚂蚁集团还不如银行。

支付宝能发展起来,其实就是钻了部分监管的空子,批着一层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外皮,却大量开展金融业务。

所谓“花呗”、“借呗”说是“金融科技创新”,但剥开层层表面,本质上与银行信用卡并没有差别,而且年化利率要高得多。

翻开蚂蚁集团的招股书,里面写得一清二楚。

马云整天说着支付宝给小微企业贷款,扶持小微企业创业,但真正放给小微企业的钱仅占其放款总额度的20%。

蚂蚁的大部分钱都放款到消费贷里,也就是年轻人热衷的“借呗”和“花呗分期”,这也是他们获取利益的主要业务。

最骚的是,蚂蚁金服本身是没那么多钱放出去的,它是通过一系列资产操作,疯狂加杠杆,最后从银行拿到这么多钱。

与蚂蚁金服这样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相比,银行简直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天天被人骂就不说了,还要承担放款风险,蚂蚁却在旁边赚得盆满钵余。

约谈当天,官方大佬直接亲自发文,认为“花呗”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金融创新”扯开面子,里子就是一家小额放贷公司罢了,只是背靠阿里在电商的垄断地位才能发展到如今程度。

花呗最近的一组广告就疯狂鼓吹超前消费,三观不正令人汗颜。一旦放开监管,以资本的逐利性,大概全国人民都得欠上马云的钱,哪里是什么“普惠金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编好奇,闷声发大财不好吗?本来就是趁着监管漏洞与平台垄断起家的,偏偏还要跳出来大放厥词。

既然它不想体面,那就帮它体面。蚂蚁集团眼看着都要上市了,监管部门连夜放出严格的监管新规,并约谈马云。

约谈之后,上交所和港交所先后发布通告,表示要暂缓蚂蚁集团科创板与H股上市。

从“蚂蚁金服”到“马已经服”,再到现在的“蚂蚁惊服”,作为史上最大以及最受人瞩目的IPO,蚂蚁集团正经历着一场至暗时刻。资本发展得再强大,也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老老实实地接受监管,这里毕竟不是美国。

注:本文由今日商讯独家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