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民警俞志军的人生,本来可以有不一样的风景。

2000年,从浙江大学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的俞志军成绩好、能力强,杭州不少运动俱乐部开出高薪请他就职,可他的选择却是一身笔挺的军装。2007年,从部队转业后,他选择了公安工作,来到余杭区良渚派出所,成为一名基层民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层民警的工作没有太多的出生入死、轰轰烈烈,多的是接处警、流动人口排查、纠纷调解这样的琐碎工作。前两天见面时,俞志军正在吃午饭,一位副所长端着餐盘在他身边坐下,他却冷不丁来了一句:“昨天我做梦,居然梦见自己在做反诈宣传……”

做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俞志军是被师傅领进门的。他一直记得从警第一年,师傅教给他的那句话:“不要好高骛远,任何工作都是从基层开始的,以后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很重要。”这句话,如今已是俞志军工作的信条。

0.16元引发的“化学反应”

俞志军现在是良渚街道金家渡社区的社区民警。金家渡社区位于余杭、拱墅、西湖三区交界处,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人,而流动人口却有约3.5万人,这导致了该片区的接警量居高不下。

城乡接合部社区的普遍问题,大家不难想象,而令人最不愉快的,肯定是环境问题。俞志军刚到金家渡中苑工作时,对此也很头疼。于是,他积极配合街道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治理,以环境提升为契机,进一步开展治安管控。“光垃圾就运出去167车,然后又挨家挨户动员居民清除‘牛皮癣’。”俞志军回忆,“小区环境改善后,停车线也画好了,电动车智能充电桩也装上了……”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小区里的电动车总是停不齐,有居民还是会从楼上拉接线板下来充电。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有一天,俞志军和同事们闲聊时,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说,老百姓每次充电投1元钱进去,这1元钱是不是全部拿去充电了?”这个问题有点“刺激”,俞志军还特意去咨询了电力部门、充电桩布点公司,答案终于有了。“电力部门收取电费0.36元,保险公司收取保险费0.12元,剩下0.52元是充电桩公司的服务费。”俞志军说,“问题是,我了解到,充电桩公司是多点位大体量覆盖布点,服务费收到0.36元,已经能有3分到5分的利润了,是不是可以让出一部分利润,兼顾一下社会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俞志军找到了街道,与充电桩公司进行协商,将0.16元的利润让给居民。“居民受益了,还能帮忙监管,把电动车摆放整齐。”俞志军说,新的利润分配一落实,居民反应积极,很多问题跟着捋顺了,比如下雨天电动车容易淋湿的问题,“搭雨棚的4800元成本费由社区先出,而雨棚广告牌对接给了商业银行,一块广告牌的年租金有10000元,小区里十来个广告牌,一年就有十几万元的集体收入,这些资金又能用来做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整个体系盘活了,居民开心,充电桩公司的布点成了样板项目,雨棚也为社区带来了长远的收益。”

渐渐地,俞志军发现,“经济杠杆”在金家渡中苑的作用可真不小——小区环境好了,租金涨了,人员素质也越来越高了。“以前疲于解决治安问题,但问题总是不断出现,太累。”俞志军说,“其实,要管好小区,最核心的还是关注人,得找到目标群体的原动力。”

外卖小哥给的“马帮灵感”

管辖的社区有4万多人口,每天出现的问题各种各样,俞志军只恨自己手脚太短——一个人,怎么兼顾社区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有一天,他盯着马路上的外卖小哥发呆,突然想到:为什么每天有这么多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地跑?是什么力量在驱动这个庞大的群体?答案很简单——派单。

“现在,手机成了人与人、与外界连接的纽带,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线上派单思维做点尝试?”于是,俞志军整合辖区资源,和同事依托微信研发了“良渚马帮”警民融合平台,对辖区非警务类事务实行派单接单制,“有事马上来帮”,聚集众人的力量完成众人的事。

社区附近有2家大型商业综合体、6家重点单位、7所学校,一到晚高峰,西田城购物中心一带,机动车乌泱泱的一片,俞志军立马想到了购物中心隔壁的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他与学校各学院的主要领导沟通,提出了“公益学分制”——每个学生在学期内必须完成10个社会公益学分,并与学校培养计划挂钩;另一头,他又与商场对接,联合店铺提供消费积分,鼓励完成志愿活动的大学生。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良渚马帮’接单,分时段在西田城一带开展巡逻、引导秩序等服务。以前,企业要招两个保安来负责这些工作,一年成本10多万元,效果还不好。现在有了志愿者,企业的成本降低了,大学生也参与了社会公益活动,做完活动还能用消费积分去商场吃饭,商场人气又因此被带起来了。这样一来,大家不就各取所需了吗?”

除了大学生,“良渚马帮”里还有一个“大伯大妈团”。对这个群体,俞志军框定了一个年龄区间:最好是55周岁以上、66周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大伯大妈基本上刚刚退休,子女也不希望他们在家憋着,鼓励他们出去走走。来自各行各业的大伯大妈各有所长,参与志愿活动热情高,效果也好。”俞志军说,“要是超过65周岁,子女就要担心了,万一不小心出点事呢,还是在家休息休息好。”

大伯大妈们积极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化解邻里矛盾工作的同时,俞志军找到了物业单位,提出对优秀志愿者进行奖励:排名前三的,免收当年物业费;四至七名的,免收当年停车费。这个激励机制运转后,有一位大妈激动地找到俞志军说:“我们家老头子今年收获大,做做志愿者,身体锻炼好了,一年的物业费也挣到了,他不要太开心哦……”

还有一个群体,俞志军同样关心。几年前,李芳(化名)因在辖区内盗窃被取保候审,来到社区接受学习、劳动矫正时,她工作消极、态度冷漠,一脸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有人也担心李芳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迟早还要走老路。俞志军听说后,前去了解了李芳情绪消极的原因。原来,李芳家中有孩子要管带,而每个月集中学习、劳动,让她顾不上带孩子,而且集中统一的矫正让她心生不快,感觉受到了别人的歧视。

俞志军与良渚司法所协商后,将辖区百余名社会矫正人员纳入“良渚马帮”志愿者,改变他们的劳动形式,将司法积分和“良渚马帮”志愿者积分打通,让社会矫正人员根据派单,分批参与地铁口值守、发放宣传资料、平安巡逻、垃圾分类引导等工作,让像李芳这样的社区矫正人员放下思想包袱。

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李芳的表现让社区工作人员惊讶。“我现在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她对社区工作人员说,“我应该通过好好劳动,更好地服务社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这盘“棋”,他越下越有味道

今年1月,“俞志军社区警务站”正式建成启用,这是杭州市以基层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务站。

警务站里,“最多跑一次”综合自助机、港澳通行证自助加签机、智慧红十字一体机等服务终端方便了老百姓办事,禁毒、消防智能体验区,新颖的警用巡逻平衡车,科技感十足的警务智能眼镜,吸引着居民前来参观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警务站还是“良渚马帮”志愿活动的集结点,甚至还牵成了红线。辖区里有一个俄罗斯姑娘,参加了多次志愿者活动后,认识了一个杭州小伙子,最后两人结婚了。姑娘说:“我在中国城乡接合部遇到了爱情。”

最近,俞志军正在研究怎么把社区从“反诈社区”过渡到“无诈社区”。他想把警务站流动起来,延伸到社区的角角落落,彻底盘活社区治理格局,把“小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提升转变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同事经常开俞志军玩笑:“你这个脑子,当警察都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