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就是很平凡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你们来采访我,我感到很惭愧。”回忆起70年前战火纷飞的过往,今年8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张树春,一直谦虚地这样说道。他表示,自己没有作出多大的贡献。但当记者提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他的话匣子就这样被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夜连轴转 为干好保障后勤工作

张树春,1949年9月23日参加革命,在黑龙江牡丹江市的一个供销社担任指导干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年仅18的他,立马主动报名参加了革命志愿军,保家卫国。“我跟着部队11月份到达丹东,15日就跨过了鸭绿江。”

跟记者聊起70年前的峥嵘过往,张树春难掩激动,但他一直重复着“我就是个普通的后勤工作者,不是战斗英雄,也不是战斗模范”这句话,十分低调。“我们这场战争实际打的是‘后勤’战,谁的后勤好就占了主动权。”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在寒冷艰苦的战场,张树春就负责重要的后勤保障工作。

“每天天一黑,火车就开来了,我们就负责把车上的米、面、罐头、棉衣、棉鞋这些物资卸下来,再装到汽车上,抓紧送到前线。”在兵站,张树春成了参谋长身边得力的参谋员,并发挥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后勤经验,把这份“普通”的工作,干得很不“普通”。此外,张树春还负责将每天来多少货、卸多少车、装多少车、轰炸的情况、损失的情况等信息及时报给参谋长或团长,“数量上容不得丝毫马虎。”由于表现出色,张树春在部队荣获三等功。

张树春回忆,在兵站,自己白天、晚上基本都处于连轴转的状态,睡不了多少觉。“有一次我坐在车上去开会,因为太困了就睡着了,结果车一拐弯的时候我被甩进了稻苗地里头。”栽进了地里,张树春顾不上疼痛,站起身又继续去工作。“我这个三等功,就是个‘辛苦功’,一个月有半个月在连轴转,另外半个月是黑天干白天能休息下。没什么光辉业绩,工作很平凡但很辛苦。”

崇拜作家魏巍八字寄语珍留至今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在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军旅作家魏巍的这篇前线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写出了无数战士们的心声。

“把我们的心里话都写出来了,很真实,我们都很崇拜他。”魏巍,是张树春最喜欢的作家,他的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也给不到20岁的张树春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更是成为鼓舞他、激励他的精神良药。

张树春回忆,1953年1月,魏巍跟着慰问团来到了他所在的团里,见到自己崇拜的“偶像”,他十分激动。由于自己在团里任职参谋,就多了很多接触魏巍的机会,也经常与魏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和在战场上经历的一切。而他口中描述的战场,也成为魏巍笔下富有生命力的题材。

魏巍给张树春的印象是“十分平易近人”。“谁让他帮给写字他都给写。我当时让他帮我写字留念,还很不好意思,害怕被拒绝,但他没有拒绝我。”于是,张树春拿出了部队前年发的小本子,他还没有舍得划上一笔呢。魏巍为他留下了“光明无限 携手向前”八个字作为纪念。至今,张树春手里,还保留着这份纪念。

传承革命精神 培养一家三代兵

尽管主要做的是后勤工作,不过,张树春也多次经历过记忆深刻的危险。其中有一次,由于近距离被飞机扔下的炮弹袭击,他左耳的听力受到很重的损害。“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了,当时是个‘子母弹’,第一个炮弹响了,炸出一个大坑,结果还有第二个炮弹,我就在那儿趴着,一下子就把我震到第一个坑里。”至今,张树春的左耳上还有当初被轰炸受伤的痕迹。

尽管战争残酷,战场震撼,后勤保障工作辛苦,但张树春依然坚定着“当兵”的一颗心。战争胜利后,张树春随部队回国。先后在在哈尔滨直升机制造厂、螺旋桨厂等地工作,后来来到青岛的前哨机械厂,一直工作至退休。“不管是在兵工厂还是军工厂,我干的工作都是与军队有关,做过团支部书记、工人和质检员,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我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干,我很骄傲。”

在部队锻炼过的张树春,深受部队作风素养的影响,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也很严格,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去当兵。“我们家是三代兵,我儿子是解放军,我孙子也是解放军。”提起对后代当兵精神的传承,这位88岁的老人脸上十分骄傲。

采访的最后,张树春表示,现在的生活好了,但一代代人还是要重温,并学习前人勇敢坚强的意志和为和平而战的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一定要传承下去。”

半岛全媒体记者 任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