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晓宇 统筹/王海荣】近日,网传粟裕大将之子、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粟戎生中将写给山东省军区司令、政委的一封信,引发关注。红船编辑部今日(11月3日)向粟戎生中将求证此事,其表示确有此信,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解决中。

信中,粟戎生中将指出在解放战争中击毙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的孟良崮战役纪念地,存在着长期且公开祭奠张灵甫的活动。

粟戎生中将在信中写道:现在是和平民主的社会,张灵甫死在孟良崮,他的家人到此来祭奠我们可以理解,也不干涉。但不能把祭奠物品长期摆设,甚至作为景观供人参观,这是绝对不行的!否则我们何以面对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难道打张灵甫歼灭74师打错啦?!粟戎生中将认为,张灵甫在抗日时期参加抗战,是有功的。但在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的双手是沾满革命人民的鲜血的,这一点也绝不能忘记。他在哪里抗战有功就去哪里长期祭奠,但绝不是在孟良崮战役纪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良崮战役遗址资料图

徐焰:这种作法让缺乏历史知识的人出现认识错乱

红船编辑部就此事电话连线了军史专家、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徐焰。

徐焰表示,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鲁中决战”计划,对挫败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在孟良崮战役纪念地去祭奠一位被解放军击毙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则十分不妥。

徐焰认为,不能因为张灵甫在抗战中有过一定的表现,就过于拔高他的地位。“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看一时一事,必须全面考察其生平。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是歪曲历史和为反面人物张目的常用手段。一个人在历史上做过一些好事,并不能保证盖棺论定时都是正面人物。

徐焰认为,对于张灵甫这类历史人物进行祭奠,应该全面考虑其所处时期的特殊性。“个人的祭奠,他人无权干涉,但在解放军战役纪念地大张旗鼓,公开的、大规模的祭奠敌军将领,很容易让缺乏历史知识的人出现了认识错乱,这难道是要否定解放战争吗?”

最后,徐焰强调,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传统的思潮泛滥,对这种否定中国革命之“根”的苗头的出现,不能掉以轻心。
相关阅读——粟戎生中将:给山东省军区司令、政委的一封信!

司令、政委:你们好!

我以前在北京军区工作,现在退休在家。今天占用你们一点时间,反映一个情况,请你们酌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收到原炮12师团长刘庆官的短信,他的一位战友去了孟良崮现场拍了录像,送给刘团长看。刘看后写了几句诗发给我:

观孟良崮战役遗址录像有感:只闻为酋招魂,不见我军神勇;宣传毫无底线,统一还靠实力!

前几年我们去孟良崮开纪念会,我也感受到有一股逆流。在发言中我还特别讲到:“我们希望国共合作,实现国家统一,但历史事实证明,只能在斗争中求团结,绝不能退让!”

国民党方面一些人,包括张灵甫的家人,找到张灵甫当年的指挥所进行祭奠,声势比较大,而且长期摆设,社会影响不好。

现在是和平民主的社会,张灵甫死在孟良崮,他的家人到此来祭奠我们可以理解,也不干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能把祭奠物品长期摆设,甚至作为景观供人参观,这是绝对不行的!

否则我们何以面对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难道打张灵甫歼灭74师打错啦?!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的双手是沾满革命人民的鲜血的,我们绝不会忘记!我们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张灵甫在抗日时期参加抗战,也是有功的,可以祭奠。

但他在哪里抗战有功就去哪里长期祭奠,绝不能搞到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来,绝不能玷污了这个纪念地!

接到刘庆官的短信以后,我打电话问了蒙阴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他们答复:我们这里绝对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告诉我沂南县也有一个纪念馆。
几年前我也听说沂南的纪念地有一个山洞,是张灵甫的家人根据国民党的档案提供的张灵甫的一个指挥所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没有去过那里,不了解情况,也不认识他们的人。所以写信给司令政委,希望你们能过问此事,对两个地方都做一些检查,给革命群众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答复!

此致

敬礼!

退休老兵:粟戎生

2020.10.18

粟戎生,中将军衔,1942年生,湖南会同人,生于江苏扬州。粟裕大将之子。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学习。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在45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从抗美援越的南疆到“反修”前哨的北疆,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他经历了和平时期战火的洗礼和考验,在1967年击落美侦察机作战中荣立三等功。

徐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军事史专家,军事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国防大学军事历史学科带头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国际问题研究所兼职教授。连续三次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全军优秀教师”称号和“全军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得者。出版的作品有《金门之战1949-1959》《解放军为什么能赢》等二十多部。 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防卫大学等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