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博主发布了一则自录的短视频,视频中,该博主神情不耐,语气烦躁:“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并详细说了退群的原因,他认为批改作业是老师的工作与责任,可现在老师们却把这些事丢给了家长,教学与批改都让家长来做,家长还得说老师辛苦了。该视频点击次数高达近百万,许多做了家长的网友深有同感,都有想退出家长群的冲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建立初衷为学校与家长间沟通桥梁的群,不应该逐渐演变成如今让双方看到就头疼的压力群。

老师的本职工作不只是备课、上课,还有为学生们批改作业,不该将这些都推给家长去完成,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况且,如果作业都由家长来辅导了,那么老师怎么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学习情况呢?又怎么有针对性的去改正,提高教学质量呢?当下的教育机制、教学理念跟家长们作为学生时所接收的理念并不是全然相同的,更遑论术业有专攻,由老师来辅导作业,肯定比家长辅导来得更有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个别学校、老师,除了把批改作业推给家长以外,还要求家长们轮流打扫班级卫生,没去的则被点名批评,这一番操作也不得不让人迷惑难懂。家长们每日的工作压力已经不小,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照看孩子,忙活下来还没能休息一会儿,家长群里老师又开始批评其没给孩子辅导作业……有家长不禁感慨:“如果可以多出12个小时的时间可能就不会这么忙碌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除了一些老师的行为让家长深感疲惫以外,也有些家长让老师与其他家长不堪其扰。家长群除了“压力群”,还是“夸夸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用心辅导,于是开启了“拍马屁”的夸夸模式。有的老师很受用,但也有老师对此表示了不满,说自从进了家长群,每天都是家长会,发一条通知就收到轰炸式回复,导致后面的家长都看不到通知,而手机里的未读信息永远也点不完,有的幼儿园老师还得时时刻刻记录孩子的情况发到家长群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如何规范这种已经变味的家长群呢?其实早在2017年,上海就发布了关于学校班级微信群管理的《通知》,规定班级群仅用于学校发布通知、家校信息交流,不得发布与家校联系无关的消息、言论。而后也卓有成效,上述现象减少了很多,看来,只有规范的约束,才能让家长群真正成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纽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与老师之间有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但二者都有着同一个出发点,那就是为孩子好,不管怎样,双方还是要相互理解、体谅,好好地沟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