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被称作是俄国的《红楼梦》,类似的还有德国《红楼梦》《布登勃洛克一家》;法国《红楼梦》《追忆似水年华》;日本《红楼梦》《源氏物语》,这些外国《红楼梦》我都看过,除了《追忆似水年华》确实没看懂以外,其他的书我都认为和《红楼梦》有着数量级的差别,曹公和他们比起来,就是吃亏在大清国闭关锁国上了。

回到《战争与和平》,讲述了1812年法俄战争大背景下的俄罗斯四大家族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家皆联络有亲”。故事有两条线,一条是“战争”,即拿破仑入侵俄国的经过和最后失败的进程,另一条线是“和平”,是四大家族的彼此交往以及贵族的日常生活。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文学作品,就像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一样,我只关心的是它的历史背景。

有关《安娜·卡列尼娜》的历史背景,请看:点击链接

十九世纪初,法兰西第一帝国称霸欧洲,在拿破仑一世的率领下,法国击败了奥地利、普鲁士,占领了几乎全部意大利和德意志地区,并控制了低地国家和西班牙北部。为了获得整个欧洲的霸权,法国联合俄国实施大陆封锁政策,准备迫使英国臣服。

俄国对法国的威胁怀有很大戒心,出于自身考虑,俄国在参加大陆封锁政策一段时间后终止了法国同盟,摇身一变变成了反对拿破仑的中坚力量。拿破仑非常愤怒,于是准备在军事上击败俄国。

1812年春,法国和俄国开始对作战进行准备。首先是法国与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结成短暂军事同盟,组成了120万人的惊人的军队,其中的一半用来进攻俄国。随后俄国与瑞典达成攻守同盟,在战争爆发后,又与英国签订了和约。整个欧洲分成了两个阵营,欧洲中部以法国为核心的以及欧洲东部的俄国、北部的瑞典和西北的英国。

1812年6月24日,法国对俄国不宣而战。6月26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企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给拿破仑写了一封信,但是拿破仑拒绝和谈。战争一开始,就如同后世德三进攻苏联一样,法军势如破竹,7月8日就占领了明斯克,随后休整了8天,于8月中旬进行斯摩棱斯克战役,8月18日法军占领斯摩棱斯克,距离莫斯科仅一步之遥。

1812年8月20日,沙皇任命库图佐夫为总司令,接替斯摩棱斯克作战不利的原总司令巴克莱,实际上巴克莱是苏格兰人,当时俄国士兵普遍对由一个外国人担任总司令感到反感。库图佐夫是正港的俄国人,在1941年的德三入侵苏联和1943年苏联反攻库尔斯克会战时,德国和苏联两国的作战计划分别叫“巴巴罗萨计划”和“库图佐夫计划”,就是希望讨德意志和俄罗斯历史上的两位战争天才的口彩。

9月7日,在莫斯科近郊的博罗金诺村两国展开决战,双方共死亡近75000人,库图佐夫顶住巨大压力做出放弃莫斯科的计划,城中居民也随军撤离。

9月14日法军进入莫斯科,第二天莫斯科城突然燃起大火,有说这是留在莫斯科的俄军军官下令放的火,也有一说是法军军纪散乱导致的失火,总之是大火一共烧了4昼夜,将全城烧成一片空地,客观上造成了法军补给的严重不足,战争的天平从此开始偏转。

拿破仑占领莫斯科后,并没有收到期望中的亚历山大一世的投降书,反而陷入了补给困难的局面,因此十分焦躁。他向俄国提议停战,但俄国没有回应。莫斯科的冬天来临了,气候十分寒冷,拿破仑不得不于10月19日下令撤退,向西南方向前进,寻找温暖和有粮草的驻军地。库图佐夫率领俄军主力一路尾随,采用游击战战术,派出哥萨克骑兵骚扰法军。在不断的追击中,无心恋战的法军节节败退,拿破仑本人也险些在小雅罗斯拉维茨被俘。

11月16日俄军开始反攻,到18日共歼灭俘虏法军32000人,法军丧失了全部炮兵。11月底在当时俄国和波兰的边境别列津纳河上俄军又一次重创法军,拿破仑身边只剩下不到1万人,12月6日拿破仑回到巴黎,但留在俄国的法军几乎全部被歼,整个战役法国损失了57万人,包括全部的骑兵和炮兵。战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就像苻坚的前秦一样分崩离析,拿破仑本人也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几年后又经历一次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一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就彻底结束了。

我一直觉得,1812年法俄战争是很莫名其妙的,前期的法军和后期的法军判若两军,而库图佐夫也是颇受争议的一个人,不少观点认为他所获得的成功就是运气好的阴差阳错,而实际上在他决定放弃莫斯科时亚历山大一世就应该下令处决他。要说这场战争的唯一胜者,那就是柴可夫斯基了,他创作的《1812序曲》在里面创造性的运用了《马赛曲》的元素,让老柴一举成名,把他国国歌放在自己的组曲中,以我浅薄的认识,应该是空前绝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与和平》有不少电影版本,其中最经典也是最贴近原著的是1956年赫本主演的版本,80年代的英剧《福尔摩斯》,里面的大侦探年轻的时候演尼古拉斯·罗斯托夫,是赫本角色娜塔莎·罗斯托娃的哥哥。

最后我要说的是,《战争与和平》可能没有德语版,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希特勒不去读一下,只要希特勒稍微了解一下1812年发生的事,他在1941年就不会那么执着于莫斯科,而是把重心放在基辅和罗斯托夫上,那样,现在整个欧洲大陆,就应该都说德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