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大师的脚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追随古圣先贤学习孔夫子的《论语》。我们继续跟随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学习他所编写的《论语集注》,这是本系列文章的第31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熹】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桴,竹筏。孔子感叹:“当今世上,圣王之道不能实行,我将要乘竹筏去海外归隐,能跟从我的人,大概就只有子路吧?”子路听后高兴不已。孔子又说:“子路比我勇敢,可是这没什么可取的。”

程子说:“孔子浮海之感叹,是感伤天下没有圣贤的君王。子路勇敢且重义,因而孔子说他能跟从自己。其实孔子只不过是自嘲式的开玩笑,子路却信以为真,对孔子认同自己而欣喜非常。孔子夸赞他的勇敢,而又讥讽他不能恰当裁度事理,以便合宜地处理事情。”

【孔子】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谁更胜一筹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孔子说:“不如呀!我认同你的说法,是不如颜回呀!”

朱子说:颜回明睿通透,从事物的开始就能够遇见结束,能见事物之全体;子贡以思维推测才能知晓,从这个事物能认识到别的事物。颜回“无所不悦,告往知来”,他对孔子的学问思想百分之百认同,告诉他过去的事情,他能够预知未来的事情,这就是颜回的境界。

胡氏说:“子贡喜欢品评人物(子贡方人),孔子对他说’我才没空做这样的事情‘。如今孔子又问他跟颜回比较怎么样,借以了解子贡的自我认知程度。闻一知十,是上等的资质,稍次于‘生知安行’的圣人境界。‘闻一知二’是中等以上的资质,是‘学知利行’的贤人水平。子贡平时品评人物时也拿自己跟颜回比较,知道颜回不可企及,因而这样比喻。孔子知道子贡有自知之明,而又不以比不上颜回为屈辱,因而既认同子贡的说法,又赞许子贡。最终,子贡能了解性和天道,不仅仅只是闻一知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昼寝,白天睡觉。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再粉刷。对于宰予,责备他有什么用呢?”孔子接着说:“以前我对于人,听他怎么说,我就相信他会怎么做;现在我对于人,听他所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是宰予使我产生了这样的改变。”

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杇,这已经成为了成语,孔子借以批评宰予缺乏志气,没办法教育。诛,责备;于予与何诛,责备宰予有什么用呢?孔子说宰予不值得责备,其实是对他深切的责备。

宰予能言善辩,但是力行不足,言行不一致。因而孔子说因为他而纠正了自己识人的方法。这也是狠狠地警戒宰予。

范氏说:“君子学习的态度是,活到老,学到老,每日孜孜不倦,唯恐不及,死而后已。宰予白天睡觉,自暴自弃,所以孔子责备他。”

胡氏说:“古代的圣贤以懒惰懈怠为恐惧,精勤努力,自强不息,而宰予立志不坚,懒惰倦怠,这就是孔子狠狠地责备他的原因。听言观行,圣人早就能够这样做,不需要等到宰予昼寝的事才学会,也不是因为宰我的事就怀疑所有人。只不过是因事立教,以警戒所有弟子,使他们谨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刚,坚强不屈的意思,人之所最难能可贵,因而孔子感叹见不到刚者。申枨,是孔子的弟子。欲,多嗜好和欲望。申枨多嗜好和欲望,就不能够刚强不屈了。

程子说:“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

谢氏说:“刚与欲正相反,能战胜事物就是刚,这样就能够伸展在万物之上。为事物所奴役就是欲,因而就屈压在万物之下。自古有志气的人少,无志气的人多,该当孔子说见不到刚者。”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内挂了一副自己写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他读《论语》,从孔子的话中受到启发,以此作为自己从政的原则和人生的信条。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希望别人强加我什么,我也不想强加别人什么。”这是仁者的事情,不需勉强而自然能做到,子贡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因而孔子告诉子贡:这不是他所能做到的。

程子说:“我不希望别人强加我什么,我也不想强加别人什么,这就是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道。恕道或许是子贡能勉强做到的,仁道则不是子贡所能企及的。”

朱子说:“无加诸人”的“无”,强调的是自然而然;“勿施于人”的“勿”是禁止的意思,这就是仁道和恕道的区别。从朱子对字义的理解,细微的区别都能够恰到好处地指出,可以看出他治学的精细与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