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八佰》终于在国内影视平台上线了,许多未去电影院观看的观众满怀期待的看完以后,都会觉得和想像中差距太大。总觉得还欠一点,给它高分有点不甘,给它恶评于心不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佰》为什么有争议?

《八佰》开场时会打出字幕:“本片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抛开爱国情怀和民族情节,里面的剧情确实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导演标榜这是史实,但是电影事实完全经不起推敲。

对战争理解简单化

且不说电影中的芥子气可以用尿湿毛巾用简单防毒面具抵挡这种低级错误。日军“蚁附”攻击、莫名其妙的挖掘机、日军版罗马盾牌阵、有意被忽略的水道、房顶闲置的机炮、双方主官阵前对话、断电的仓库内使用升降机、洗热水澡等,这与神剧里的竹筒迫击炮、包子手雷弹有何区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不说升旗护旗情节抄袭其他影视剧了,升旗后想营造惨烈情景,可以参考《血战台儿庄》电影结尾的“血肉长城”情景,非得日军派机空袭,还波及租界?打着“真实历史”旗号招摇过市才是对英烈最大的侮辱。

一些观众评价有“看了电影才知道八百壮士”的这种说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这是好事。但请不要把这部电影就曲解成历史,真实的历史与这相差十万八千里。若有人将这电影当真历史了,将来造成了认知偏差,导演是不是要负责任呢?

电影中争议的地方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主要来看一下这几个地方吧。

捆着炸药包的陈树生向前,将手里写着遗言的汗衫塞到战友手中,继而纵身一跃。血肉炸开时,空中还在回荡着他的声音:“孩儿不孝!”。这可能是全片最具泪点的地方了 ,在这里很多小伙伴会提出疑惑”为什么一定要用人肉去炸开盾牌阵而不直接丢炸药或者炸药捆下重物丢下去呢?事实上这是导演为了致敬英雄改编的桥段。改编得很有泪点,但作为大型史实片还是存在些许不合理的,在这里小编就不过多评价了。

电影中犯下两个致命的军事错误,一是阻击部队白白送死,二是撤退部队直接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下。

阻击部队的目的是防止撤退途中敌方趁机进攻追击,电影中狙击部队直接进入敌方火力之下,若坚守在仓库中掩护部队撤离的可能性不是更大一些吗。

而撤退部队目的是尽可能保存建制与有生力量。按电影中情况(日军掌握战场照明,已经用火力封锁撤退路线),上策是放弃撤退行动,回到仓库固守日后再相机撤退。中策是遣小股部队夺取制高点,穿插消灭敌方火力点,牵制敌军火力掩护主力撤退。下策是在毫无掩护的情况下以密集队形穿越前方封锁线。导演极力想表达战争的残酷性赚取观众的泪水,让那么多战士的鲜血毫无意义的流在桥上。更何况指挥是谢晋元,不可能这点决策之心都没有,怎么会让战士冲桥送死。

当然这只是电影改编的片段,真实历史四行仓库是没有冲桥这一片段的。但甘愿赴死的战士是完完全全真实存在的,他们以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了安定的当下,无论电影还是真实历史都是值得我们致敬的。

我不理解,为什么会安排冲桥这一场戏,让战士当活靶子白白牺牲。或许在导演和编剧眼里,人命根本不是命,不过是催泪用的道具罢了,历史情怀,不过是赚钱的工具罢了。我不否认电影有好的部分,但是别把这部电影当历史看,差太多。有些人对于这些称之为艺术化,我不认同。影视作品为了有可看性难免会夸大一些,我可以理解,但是一些原则性问题不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