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上海市民篮球节·上海体育产业交流分享会聚焦了体育产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 本文图片 解放日报 供图

2020年本该是“体育大年”,但一场影响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却让体育赛事按下了“暂停键”。当体育在中国逐渐回归日常生活,体育产业的“重启”产生了一股意想不到的力量。

“体育新需求不断释放,体育新消费、新基建将为体育发展提供持续原动力;体育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作用愈发凸显。”

这是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海燕在参加由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组委会主办,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解放日报社和上海体育学院承办的“2020上海市民篮球节·上海体育产业交流分享会”时,分享的一个重要观点。

篮球已越发成为城市运动生活的一部分。

体育新需求不断释放,如何抓住机遇

过去几个月时间,疫情对全球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体育赛事和体育产业更是“重灾区”之一——大型比赛纷纷推迟或取消,一些赛事空场进行,赞助商利益受损,门票收入几乎归零,体育用品企业停产停工。

好在,出色的疫情防控帮助中国先于世界其他国家,逐渐回到稳定状态。这也是为什么,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海燕会认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体育新需求不断释放,体育新消费、新基建将为体育发展提供持续原动力;体育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作用愈发凸显,加速推动体育迈入发展充分、供需平衡的心阶段。”黄海燕教授对于如今这个阶段,体育产业的恢复持有积极的态度,但重点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帮助体育产业寻求新的发展。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过波峰波谷,再加上疫情的冲击,在体育产业资深投资人、曜为资本管理合伙人祝刚看来,“中国体育产业现阶段资本趋于理性,优秀体育项目显现,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稳步向上。”

为什么能够“稳步向上”?年轻一代关注和青睐的新兴体育运动内容成了吸引资本“入场”的重要动力。

上海

体育企业危中寻机,篮球成为榜样

如果说,新兴体育项目或许会成为疫情防控趋于稳定后的一股新力量;那么,传统体育的“重新出发”也可以借助这种新思路。

在这方面,篮球赛事和篮球产业在中国起到了表率作用——CBA成为中国第一个恢复的全国性大型赛事,而各种民间篮球赛事的“复工复产”也在传递着积极信号。

之所以篮球能够先人一步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篮球所积累的资源和人口。

以上海为例,国际篮联中国区总经理方亮介绍,2019年篮球世界杯创纪录地触及了30亿人次的电视观众,而中国球迷对篮球世界杯的热情更是创造了中央电视台去年2项收视纪录。仅在上海一站,有近18万名观众到世界杯的现场观战,并为上海带动了3530万欧元的经济效应。

方亮就强调:“中国篮球产业的发展不是再出一两个巨星就能完成蜕变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更多人走上球场挥洒汗水,有更多孩子成为自己的明星,优秀的人才愿不愿意毕业以后走上篮球管理、商业、教练等岗位中去,在于让篮球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

当然,篮球产业的复苏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赵光圣为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巅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尚体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跃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代表颁发科技产业、全民健身研究突出贡献奖。

此外,抓住新技术,也是篮球产业的一条优秀思路。上海九回体育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彦博就介绍了互联网技术无人化管理小型球场的模式——通过扫码+红外线测温模式,达到防疫的要求。下一步,智能化应用将通过在场地安装进球捕捉设备,丰富打球者的体验。未来,互联网技术和经验将输出到其他省市,提升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效能。

按照篮球产业给出的这些尝试和努力,体育产业横跨“大文化”、“大健康”两大领域,其市场蓝海不可估量。

体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人们的日常生活回到正轨,社会同样需要体育快速“重启”,释放出积极和正面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