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个关于中国篮球和CBA联赛的魔咒:

从1995年CBA元年开始,除了在1996-1997赛季,后卫胡卫东拿过MVP之后,就再也没有本土后卫能够当选MVP。

这个长达23年的魔咒,谁能打破?

本赛季,我们可以列出这几个名字:吴前、孙铭徽、郭艾伦...今年他们都非常有机会,特别是在阿联受伤的大背景下。

如果真的有后卫球员能做到,帝哥会非常开心,因为这是CBA和中国篮球的进步和转变。

鉴于新赛季才刚刚开始,现在去判定能还是不能,还为时尚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咱可以聊聊为什么胡卫东之后,就没有中国后卫拿常规赛MVP?

事实上,这真的是中国篮球人需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首先,球员能力肯定是一方面。

以后卫球员身份拿MVP的那可是中国乔丹胡卫东啊!

中国男篮历史第一后卫,我相信这不会有太多的争议。

巅峰的胡卫东,意气风发、鲜衣怒马,飞天遁地,姿势如画,冲击力十足,得分犹如探囊取物。

男篮的其他后卫,真做不到。

其次,优秀内线的不断涌现。

这20多年来,拿MVP的都是哪些球员?

巩晓彬、孙军、姚明、王治郅、巴特尔、唐正东、易建联...清一色的内线。

10多年前,我们有两个概念:“移动长城”和“三大中锋”,拿得出手的内线球员,显然更多。

所以老球迷真的“看不上”当时的外线...(现在却怀念)

男篮多年来的口号和策略都是:以内为主,内外结合

特别是因为2个人的存在:

姚明和易建联。

姚易在,男篮的核心当仁不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不可忽视的一点是:CBA对外援的依赖。

20多年前,我们有胡卫东、郑武等一大批出色的外线,他们是各自球队的头牌。

但我们的联赛,有一个不利于本土球员发展的现象:球都在外援手里。

我们的外线,往往充当的是外线的防守者。上场之后的任务是防守、把那些空位球投进...

如果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打球,谈何成长?

就像胡卫东说的:

“我们那时候打球,一提到吉林,想到孙军,山东是巩晓彬,八一是刘玉栋、阿的江,球队当家不是外援。”

抛开大的人才选拔机制不谈,CBA的外援政策,一定程度压缩了国内后卫的成长空间。

最近像吴前、孙铭徽这样有特点的后卫,为什么能起来?

球队没小外援在,他们就是“大哥”。

之前都没有球在手,那还玩个球...

所以,帝哥还是非常认可CBA在新赛季的外援政策调整的:4节4人次(有外援球队之间)和4节2人次(有外援的球队,打全华班)。

这么一来,既能保证能和高水平外援对抗,又能为本土球员赢得更多的进步空间。

一味的开放和禁止,都是不利于发展的,希望在这个过程中,CBA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平衡点。

去年男篮世界杯有一现象就是:很多球员出了机会也不敢打,最终只能“累死”易建联。

但是从国际篮球的发展来看,人家早已经应该以外线球员为核心了。

而我们国家,还是坚持以内线为主,这其中有非常多的无奈:外线真的没人能顶上啊...

并不是说内线我们就放弃了,但是一个好后卫,真的就是一支球队的灵魂。

在这一点上,还是之前说的,国产后卫和强队的差太多了。

在CBA级别的对抗下,你可能行,但到了世界大赛,真能明显看出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而后就是现在。“

既然能明显感受到差距,那就得做出改变。

很明显,中国男篮和CBA联赛,已经从外援政策等各方面,做出了调整。

希望到了联赛结束的时候,能看到本土后卫捧起MVP奖杯。

那将会是中国篮球的一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