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也不敢去这么做。实际上作为猫科动物来说,它们的后颈肉通常都是非常敏感的部位,无论之前是多么凶猛,有多么地反抗,一旦后颈肉被触摸或者被捏住,基本上都会表现出乖巧的样子,变得十分温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里有饲养猫的朋友们,都有过“撸猫”的经历,我们只要用手揉捏猫的后颈部位,它们立马会变得非常安静,可以任由我们摆布一点也没有反抗意识。作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猫科动物,猫的后颈肉的确是它们的“命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身体结构的原因。在猫的后颈部位,由于神经数量相较于其它部位来说比较少,即使被捏住或者被叼住这里,猫的感觉不是那么敏感,更感觉不到疼痛。所以,在小猫的成长过程中,猫妈妈选择这一部位来管理“调皮”的小猫,将小猫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或者将不听话的小猫叼到自己的身旁,在此过程中不会对小猫产生什么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形成的基因“记忆”。由于小猫在成长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实施转移,或者快速躲避外来的危险因素,总会被猫妈妈叼来叼去,于是在猫的基因中,后颈肉一旦被控制住,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这是一种被保护”的信息,从而主动配合,放弃任何抵抗,这种习性已经深深地固化在了猫的基因中。

三是条件反射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不但猫科动物,很多哺乳动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条件反射,只不过猫科动物触发这种条件反射的部位在后颈部,通过相应的生物学研究表明,猫的后颈部被捏住或者被叼住,所表现出来的安静顺从的行为模式,是通过它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共同配合完成的,说白了就是一种“皮带肉先天特异性”所形成的“镇静效应”,无论是被猫妈妈叼住,还是被人的手所捏住,都会本能地激发出这种条件反射。

那么,当老虎的后颈肉被捏住后,会不会像猫发地样变得乖巧呢?答案是有可能。因为老虎虽然是非常凶猛的大型食肉性猫科动物,但是它的身体结构、某些行为方式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某些习性,与家猫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小老虎刚出生后不久,其活动能力较弱,也不具备捕食能力,对于外来的各种威胁(比如自然环境的突然变化、其它大型食肉动物的侵扰等)也不具备有效的防御能力,需要虎妈妈精心的照料,因此,在虎妈妈的主导下,挪窝、转移、归拢等行为时常发生,幼虎也就经常被叼住后颈配合完成这些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过程中,那些极不配合、叼起来又挣扎下去的幼仔,最后极有可能会被遗弃、或者摔伤甚至死亡,从长期的进化过程来看,那些在被叼住后颈后“不老实”的个体基本上都被淘汰掉了,剩下的个体则都掌握了这项技能,从此将这种条件反射固化到了基因中,一代代地遗传下去。

当然,随着老虎年龄的逐渐增大,这种条件反射的记忆会逐渐淡化,因为能够触发这种记忆的外界刺激越来越少,这一点与家猫不同,毕竟猫在成长过程中除了有猫妈妈提供的这种刺激之外,人类还会不时给予它们这种持续记忆的条件。所以,对于小老虎来说,把它们变乖的有效方法,就是捏住后颈肉,一捏一个准,但是成年的老虎就不一定了,虽然不排除有少部分的老虎成年后仍然会保留较强的这种“镇静效应”,但是我们却不能全面地来做这个实验,毕竟我们没有靠近成年老虎的勇气和资本,一旦它们发起威来,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