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每每医患纠纷发生,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流言就走街串巷了,媒体就开始无底线的吃起了嗜血馒头。

近日,有媒体发布报道《小伙发烧住院死亡一天一夜花费1.85万,父亲称护士玩手机不负责》,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共情”,许多人留言表示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见水印

报道呈现的事件脉络大致如下:

10月16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镇一位23岁的大学刚毕业的小伙子王某,因“感冒”发烧,到镇卫生院检查、挂水;
10月17日,早上,到灌云县人民医院治疗。多项检查都显示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当晚12点患者情况不好,王某父亲喊护士,护士说发烧都是这样。
10月18日,早上,王某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
10月19日,早上,6点多钟,宣布死亡。

图源:见水印

报道单方面大量引用了王某父亲对事情经过的主观表述:

1.“三甲医院,一个小感冒都看不好,我儿子住院一天一夜,花费1.85万元,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2.“入院前各项报告单,我孩子都是比较正常的,只是小问题,所以才安排我们住普通病房,但第二天检查血液这些项目指标下来就不得了,我给他们反映的时候,他们如果全力抢救,我孩子就不会出这么大的事。他就是普通感冒,也不是疑难杂症,如果是疑难杂症,也不可能住进普通病房。”

3.“希望能查清楚孩子具体的死因,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究竟有没有责任,我当时没有看见一个医生,而且值班护士在玩手机,我反映给护士,护士也不负责,好几次都是在玩手机。

那么,真的像报道所称的那样,一个感冒一天一夜花掉1.85万,结果却人财两空吗?

显然不是。

因为灌云县人民医院的死亡记录上最后的死亡原因是:感染性休克

什么感染?

我们在报道的最后,看到了一笔带过,却极其重要的一个线索:10月26日,王某父亲向记者说“刚刚县卫健委的一个人打电话说,县人民医院查出我家孩子是出血热,说血液是送到南京检查的!”

也就是说,王某并不是死于所谓的“感冒”,而是感染!是死于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死率高达30%的传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这个病是由汉坦病毒引起,汉坦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位于细胞表面的β3整合素介导进入血管内皮细胞以及骨髓、肝脏、肾等多个脏器,进一步增殖后再释放入血引起病毒血症。

该病毒攻击人体后产生的主要变化是血管方面损害,特别是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性损害。

其损伤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感染细胞的直接破坏;二是由感染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及相应细胞因子等所带来的损伤。总体来讲,该病毒对人体具有泛感染性,可以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

必须注意的是,对于临床医生,出血热不好被确诊,症状似感冒却是“假感冒”,经常会被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必须警惕的是,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图网

从灌云县人民医院死亡记录,我们可以看到,王某疾病的发展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患者在家人陪同到医院CT查胸部+副鼻窦CT,回到科室病房楼下,突发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立即予轮椅推回病房,予以心电监护、吸氧,患者出现口唇紫绀,立即请ICU会诊,安排血气分析检查,考虑是酸中毒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循环功能不全,转入继续抢救治疗,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血液净化等治疗,并加强抗感染、护胃,改善心功能及对症支持治疗。

10月18日13:01,患者大动脉搏动不能扪及,听诊未闻及心音,血压测不出,脉氧测不出,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后恢复自主心率。13:15抢救成功,期间持续高级生命支持。

10月19日06:45,患者再次出现心跳停止,大动脉搏动不能扪及,血压无法测出,听诊未闻及心音,心电监护示直线,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但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心率,所有刺激无反应,抢救失败,宣布死亡。”

这是一个医患双方都不愿意面对的悲剧。但就这样一个悲剧事件,却被媒体避重就轻的说成是一个“感冒”,说成“发烧住院一天一夜花了1.85万后死亡”。这和当初的那个八分钱治好巨结肠,缝肛门等报道有何区别?

患者与医者,是正负的两极,是同舟共济的战友,不能病治好了就感恩,人死了就气极!

的确,患病是一个身心蒙难的痛苦历程,也是一个不幸的事情,更是一个家庭承受经济心理双重高压的过程。但这并不是医院所致,医生所造成,而是一种人生的无常。

很多人有误区,觉得花了钱,病就一定得好。这既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不符合医学规律,也是医患矛盾根源所在。

临床没有绝对值,谁也不能保证每次都会赢。即便从经济规律来看,花了钱,事情不成功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投资亏本,比如开店倒闭,比如炒股大跌,等等。

无论哪个行业都没有花钱就一定成功的法则,在生老病死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面前,凭什么就认为、就要求、花钱了病就一定能好?凭什么产生这种认识误区?凭什么人在医院死了,有理无理都要追责赔偿?

对于这一现象,就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曾经发文怒批:《人死医院赔”不能成惯例!》

在那篇文章中,人民日报指出,见死不救是道德问题,但能否救活是科学问题。

医学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世界,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虽然人类已经能够遨游太空,但对于生命的认识还处于童年阶段。苛求医生包治百病,是不符合医学规律的。

人体千差万别,病情千变万化,在疾病面前,哪怕再高明的医生,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患者出现医疗意外,原因非常复杂。有的是因为医学技术的局限性,有的是因为病情的特殊性,有的是因为医生的水平不够高,有的是因为医生的责任心不到位。

总之,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责任是非,不能简单地做“有罪推定”。医学是一门探索性科学,而探索则意味着两种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既要维护患方的利益,也要维护医方的利益。

现阶段的医患矛盾主要是医疗资源、医疗技术、医疗保障远远跟不上患者的内心的需求和预期。所以提高全民的医学素质,引导患者理性认识医学的局限性和不完美性,尤为重要。

而问题是,每每医患纠纷发生,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流言就走街串巷了,媒体就开始无底线的吃起了嗜血馒头。

摄图网

特别是近些年来,媒体对医疗行业要么就是无下线的捧,要么就是无底线的黑。曾经,网上有一个段子,对媒体的医患关系断章取义的报道,针砭得入木三分:

记者:医生,你说感冒会死人吗?医生津津乐道:有可能的。感冒往往是很多危重病的早期表现,多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而所感染的病毒有嗜心肌的,也有嗜神经的。确实有可能因为病毒感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继而发生死亡的。新闻第二天见报《造谣者何止度娘?庸医蓄意散布恐慌称:感冒只有死路一条》

记者:医生,你说感冒会死人吗?医生谨小慎微:要看具体病情,有没有诱发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跟个人自身体质,抗病能力这些也有关系,当然如何辅助检查到位,病情诊断明确,治疗措施及时的话,感冒导致死亡的几率很小。新闻第二天登报《小小感冒成“绝”症:过度医疗贯穿检查、诊断、治疗全过程,不交钱就交命!》

记者:医生,你说感冒会死人吗?医生深谋远虑:对不起!作为医生,我不能在病历资料不完全的情况下发表个人意见!新闻第二天登报《无故剥夺患者知情权,医生守口如瓶为哪般?》

记者:医生,你说感冒会死人吗?医生诚惶诚恐:按照医院规定,媒体采访要事先联系医院宣传科。新闻第二天登报《面对舆论监督,医生百般推诿,医疗圈究竟暗藏何种乾坤?》

记者:医生,你说感冒会死人吗?医生闭口不言:…… 新闻第二天登报《透视医疗乱象:普通感冒诊断,医生竟然一问三不知!》

记者:医生,你说感冒会死人吗?医生气急怒喷:你们不懂不要乱写,你要是再这么乱写,我就去法院告你!新闻第二天登报《唯恐圈内潜规则被曝,医生恼羞成怒威胁媒体!》

记者:医生,你说感冒会死人吗?医生直接跪了:我求求你别再写了!只要你别再写了,我什么都答应你!新闻第二天登报《公然贿赂媒体,医生究竟想隐瞒什么?》

记者:医生,你说感冒会死人吗?医生彻底被逼疯了。新闻第二天登报《人在做,天在看!医疗圈内黑幕重重,医生不堪良心谴责精神失常》

这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几乎就是在别人装水的瓶子里倒进泥沙,而又旋开瓶盖让人看,用超强的舆论火力彻底歼灭人们对医患和谐重建的信心。

一个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应该是设法清洗掉瓶子里污浊的泥沙,注入沁心的甘露,让人温暖的看到医患间最真实客观的一面。而不是别有用心的将“肾综合征出血热”说成是一场普通“感冒”,再用误导的标题,挑拨着人们的情绪,离间着医患关系!

责编 | 亦一 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