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振川从小从父习画,耳染目濡,手追心摹,可谓深得赵氏画法衣钵。同时他也博采诸家融于腕下,接受了长安画派老一代画家们的影响,并模仿老师们的笔墨样式进行创作。他的作品非常注重生活实感的叙述性,而没有过多地从纯艺术形式感的需要把握形象。在笔墨上,他一方面揉合了赵望云、石鲁、方济众等人的技法特点;另一方面,则从感受出发,自我生发,自由濡墨。

赵振川的作品曾先后入选第四、七、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经常参加当代中国山水画提名展、综合性画展、国际水墨画交流展等国内外大型邀请展,多次获奖。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及报刊杂志等重要专业媒体均有专题报道。作品被中、外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及个人大量收藏。出版个人画集多种。其作品得长安画派之真传,贴近生活,质朴感人;莽莽苍苍,浑然天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振川之所以能在绘画上达到如此成就,主要是他坚持不懈长期奋斗的结果。青年时期,他在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陇东山区插队8年的生活经历,为他了解社会、了解大众、了解大自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进入画界之后,他始终按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主张严格要求自己,足迹遍及关陇、秦巴、陕北等地。不同于一些人一次性的“采风”方式,赵振川经常到秦岭、渭北、陇山等地,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其成果反映在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上,其脚踏实地的作风和格调不凡的画作,引起社会关注,也给美术界输入一股清新的空气。

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更加自信与从容地埋头苦干,紧紧抓住传统与自然这两个环节不放。他钻研画史、画论,领悟艺术规律,他撰写了不少关于中国画创作理论的文章,探讨笔墨精神与技巧以及中国画品评标准等问题。他坚守长安画派的理念,但在艺术语言上他却不拘于承继一家一派,善于广泛吸收。例如,他在与南方大画家刘海粟、陆俨少等人的接触中,就得到不少包括笔墨语言在内的艺术启发。

1994年3月12日赵振川在中国美术馆召开《赵振川画展》,期间的研讨会上王鲁湘、邵大箴、郎绍君、李树声、刘骁纯、刘曦林……等等国内一线评论大腕儿均赞赏溢誉!5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张仃:“长安画派后继有人”一文引起极大轰动……当然业内也“极大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