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桃源小学校长程悦坤、副校长李柏峰与青花艺术工坊师生合影。

青花瓷、青花盘、青花壁挂……走进深圳市南山区桃源小学的青花艺术工作坊,蓝白色彩相搭配的青花艺术作品图案各异,简约典雅,引人注目。事实上,这些作品都是学生们利用盘子、扇子、花边纸、纸杯、超轻黏土等材料制作而成的。

自2015年开设青花课程以来,青花艺术创作已经逐渐发展成桃源小学的校园文化特色之一。该校的传统文化项目青花艺术创作来源于青花瓷艺术,并于2018年获得深圳市南山区校园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授牌。

2019年,校长程悦坤到校以后,重新设计和规划了学校未来发展蓝图,提出继续传承“定制教育——让每个孩子成为奇迹”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从学校自身特点、优势出发,将青花艺术作为特色教育项目和载体,实现美术教育校本化、课程化。该校先后获得全国创新型学校、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书香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青少年发明创造示范学校等各种荣誉称号。

撰文:杨溢子

学校供图

开设青花课程 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

据了解,青花艺术课程是桃源小学在定制教育办学理念下的艺术特色课程之一。青花艺术项目灵感来源于青花瓷图案,其图案造型简洁、多样,可由简至繁,逐级递进式了解、学习,结合传统文化进行美术教学,以不同的载体进行创作、展示,既可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更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自2015年起,该校老师苏健敏最先在四、五、六年级开设青花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学习激情,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民族认同感为目标。随后,青花课程逐渐走向日常课堂,该校将青花艺术课程化、特色化、常态化,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6年,编写的校本教程《魅力青花》投入使用。

在众多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青花课程的教学成果也逐步显现。2017年举办了以“青花风”为主题的青花艺术展,得到一致好评;2018年6月,该校青花系列作品参加北部片区视觉艺术展以及北部片区教学成果展,得到了领导与专家的点评,反响强烈。

青花课程以及教学队伍也在逐步壮大完善。2018年11月,由校领导统筹,该校老师苏健敏、张文带队,桃源小学美术老师共同参与的桃源小学青花艺术工作坊正式成立。工作坊以弘扬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作为其核心理念。

同时,该校的美术老师们也在课堂中积攒了大量的青花艺术课程教学经验。该校还编写校本课程《青花风》,从理论到实践夯实基础,开拓创新。2018年,校本教程《青花饰品》应用于全校范围日常教学,丰富美术教学资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今,青花艺术创作已经成为桃源小学的校园文化特色之一,这一课程不仅令学生们在校园中、课堂上了解到传统文化青花瓷艺术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动手尝试体会到其特殊魅力。

学生动手亲身体验 数字青花诠释新时代青花艺术

在青花艺术教学课堂上,有的学生正拿着蓝色的绘画笔在纯白色的纸杯上,按照自己的想法细心地描绘出秀美的青花纹样;有的学生两两合作,正拿着吹风筒将以超轻黏土为原材料、塑形完成的青花瓶坯子吹干定型,等待着画出属于自己的青花瓶。

如今,青花课程在桃源小学内广受学生欢迎。据介绍,桃源小学的青花艺术教育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组成,目前分为青花艺术资源管理平台、青花艺术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研究其理论意义与价值的同时进行一系列实操课程。

其中,理论研究从青花瓷的溯源以及青花纹样提取两大方面进行,最终以文字形式形成校本教材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

在实操方面,则从绘画、建筑、雕塑以及应用设计方面入手。绘画方面分为立体作品与平面作品,以盘子、扇子、花边纸、纸杯等材料作为依托来呈现,制作出青花扇、青花盘、青花名片、青花国画、青花风铃等。雕塑类作品是以超轻黏土作为基础材料来进行实操,制作出新材料青花瓷、青花摆件等。建筑类是以展厅的形式来辅助作品展示,渲染气氛。实用设计方面则是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青花元素,让青花融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包括青花发饰、青花首饰等。

同时,在现代数字媒体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手段走入人们的生活,能够从科技化的角度呈现生活中的美。因此,数字青花也作为青花艺术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以3D打印技术辅助呈现。

该校美术老师张文表示,学习青花艺术创作,学生们除了要掌握超轻黏土烘干技术之外,还要掌握青花瓷的绘画技巧。“在绘画过程中,青花瓷并不像普通的纸张一样平坦,因此在操作的时候,绘画十分考验学生对手的控制能力。”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学生们有了亲自动手体验的经历,更有兴趣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更清晰深切地了解传统青花艺术。

青花课程屡创佳绩 成学校特色文化名片

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小学美术创作有机融合,提升小学美术作品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认同感与使命感?桃源小学的青花课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青花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代起源,元青花、明青花更是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极具时代特征。

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快速发展阶段,以传统文化作为根基,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以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同时提高创造力。青花课程以新材料、新工具代替原有的工艺生产形式,以一种新时代的特色创新,古法新作的艺术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进行了创新。

随着近5年的发展完善,如今桃源小学的青花艺术创作已成为该校的特色文化名片。该校的学生手工青花作品也多次在市、区级活动中屡创佳绩,包括学生作品《青花风铃》获得“我的梦——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美术实践展示活动(美术节)”的市一等奖,学生壁挂作品《青花飞扬》参加南山区“长与岁华新——新北部、新气象、新征程”视觉艺术展。该项目还开展了多个区级及市级探究性小课题,包括区级探究性小课题《基于新材料的青花瓷艺术创作》、市级探究性小课题《青花艺术探秘》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线下的课堂之外,该校的青花课程也在线上推出。2020年3月,青花系列微课程《大花瓶》入选腾讯课堂,作为疫情期间深圳市小学美术的必修课;近期,《中国传统文化青花系列课程》微课程开发并投入使用。

该校美术教师苏健敏表示:“青花课程不仅让学生们了解瓷器制作的每一道工序,更让他们收获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中学习到古代的制作方法,也能够在现代科技的环境下发现一些新的制作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特点的青花作品,同时学习到古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