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玉琳

熊佑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凤姣

熊谨慎

孙立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妍

金世强

姚静

深圳教育40年发展,离不开无数在一线默默奉献,用爱与智慧开启学生未来的老师们。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变,但人们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并未改变:他们拥有专业素养、独特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情怀,热爱、尊重学生且为之无私奉献,走进学生心里。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与琐碎中,为孩子们织梦造梦。

我们记录这些深圳“最美教师”代表的故事,希望用这种方式,向为深圳经济特区教育发展作出贡献的老师们致敬,也期望他们的故事,能够感召、激励更多的老师。

撰文:徐峰 蔡敏玲 叶淑萍 孙颖 陈熊海

邓玉琳:

语文老师跨界成“小院士之母”

“我在这里庄严地承诺: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上好创新教育的课,一辈子陪伴、引领、指导我的孩子,引领他们开拓创新、跨界融合!”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邓玉琳老师在领奖台上激动地说。今年7月16日,南山区基础教育系统“年度教师”评选结果出炉,邓玉琳当选南山“年度教师”,并于次月荣膺2020年深圳市“年度教师”。

邓玉琳是一名教龄31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她尤为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近13年,她用“图书馆阅读+实验室写作”的跨学科培养模式带领学生学习语文。每个月,她用三周时间高效完成语文教学,剩下的一周进行科学探究,同时将四、五、六年级的课文重构,结合科学阅读,开发多个微课程。

如今的邓玉琳,已成为学生口中的“小院士之母”。她和她的团队共培养了33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3年中,百余名孩子获奖,5名孩子申请获得国家专利。她通过5C育人模式、跨学科模式的迭代升级,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解决方案,为TEAM教学、课程建设提供课标,为小院士的培养、论文写作提供可复制的模型,也为“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构建探索出一整套深度融合的路径。

“过去把语文归为人文类课程,容易产生科学与语文无关的误解,其实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文化生活,理应成为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话题、主题或载体。”邓玉琳强调。因此,10多年实践教学的摸索,他们逐渐建立了一套小学科学文本阅读写作的操作模式。10多年来,邓玉琳的学生完成了1500多篇小论文。

熊佑平:

孩子们心目中的“老顽童”

今年9月8日,在全国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公布了首届蔡崇信“以体树人”杰出校长评选的10名获奖校长名单。华南地区唯一、也是深圳唯一上榜的校长,是来自深圳市百仕达小学的校长熊佑平。

“熊校长像个老顽童,他是真的‘爱玩’‘爱动’,每次开放日都能听到他给孩子们讲故事……篮球、跳绳、短跑,好像就没看见他不能的。”家长这样评价熊佑平。

运动和阅读并举,是百仕达校园里最美的两种姿态。作为国内最早在校园里推广阅读课程的学校之一,百仕达小学的阅读课程可谓独树一帜。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的阅读字数是5万字,而百仕达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已经达到500万字。

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运动传递了一种精神:竞争、合作、公平、责任感、坚持不懈的努力,对输赢的正确态度……我们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学会赢,也学会输;学会什么时候去奋争,也学会什么时候去承认失败。”熊佑平说,体育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专注力、反应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近年来,百仕达小学积极推进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形成了“体育促智育”“专项体育”(开设篮球课和足球课)“分组分层教学”等体育课程特色。每天除体育课外,还保证了1个多小时的阳光体育时间。

李凤姣:

构建诗意课堂带领学生领略语文之美

作为语文高级教师,光明区语文名师李凤姣不仅担任学校高三年级主任,也担任高三理科“尖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今年,她不仅化身主播网上授课,还通过云端主持和参与各种工作会议,关注疫区师生安全,推进高三年级的整体教学及疫情防控工作等,成为学校最忙碌的人。

为了熟练平台操作,李凤姣只有等到夜深人静时才能悄悄到“腾讯空中课堂”试课。为了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她还把丈夫、儿子请来当学生。疫情突发,学生的复习资料很多留在学校,她就自己编印电子学案。她从不吝啬自己的温暖,疫情期间,高三有四位教师滞留湖北疫区,其中一人在武汉疫区,李凤姣几乎每天都要给四位老师发一条安慰短信,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

2007年李凤姣来到光明区高级中学任教,多次荣获光明区、深圳市教学比赛一等奖,荣获“深圳市语文高考先进个人”“深圳市高考先进个人”“光明区第二批语文骨干教师”等称号。

“每个人心里都有‘诗与远方’,都有对诗意生活的追求。”李凤姣认为,在应试教育阶段,学生们学习任务较重,容易感到焦虑疲惫。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知识的单向灌输,往往比较严肃,使师生之间的距离较远,不利于师生沟通。对此,她在课堂引入“诗歌”元素,以诗为媒,开展趣味教学,让学生领略诗歌之美、语文之美。

从教20余年,李凤姣始终坚持:让学生在充满挑战、趣味和美的活动情境中获得“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诗意体验,进而心智获得开发,个性得到舒展,精神获得唤醒,从而为他们的诗意人生奠基。

熊谨慎:

倡导建新型家校关系

2017年9月4日早上,深圳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要求全市中小学停课。南湾学校立即将此消息通知给学生家长,但还是有300多名学生已到校。54岁的校长熊谨慎亲自来到校门口通知,鞋子湿了,他就直接光着脚丫站在地上……他因此成为网络话题人物。事实上,他每天7点都在校门口迎接学生,数十年如一日。用他自己的话说,“工作32年,我从来没迟到过,一定是最早到校的老师之一”。

熊谨慎曾获得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龙岗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优秀督学、龙岗区优秀校长、2017年深圳十大新闻人物等诸多荣誉称号。

性格开朗、风趣幽默的熊谨慎,对“新型家校关系”有独特思考。他倡导开放办学,扩大学校家长义工委员会,重大事情由家委献计献策,参与解决。目前,南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支200多人、有重大影响力的家长义工队伍,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熊谨慎堪称深圳基础教育界的“另类”,“人老心不老,经常状态好”。他是个“老顽童”,孩子们喜欢抱着他叫“熊爸”,天天进校门和他击掌;他每天请孩子到办公室谈心,曾挽救过几个想自杀孩子的生命;他关怀每一个南湾人,当学校38位聘用教师和10名保安面临转属问题时,他以独有的智慧和高效方式,把困难妥善解决,避免了群体性信访事件。

在熊谨慎的引领下,南湾学校已由一个薄弱学校办成了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用熊谨慎的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校要继续努力办好适合教育,为进一步打造好“三年规范校、五年特色校、十年品质校”不懈努力。

孙立志:

教学“战疫”以歌促学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今年3月,深圳第二实验学校高二第二节语文课前10分钟,线上课堂播起这首深情有力的歌曲,而演唱者,就是该校语文高级教师孙立志。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带来严峻挑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缓解学生在线学习疲劳,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孙立志将歌唱朗诵艺术引入语文在线教学。在线教学期间,他在近年来录制的800余首个人作品中,重新遴选录制100余首歌曲和朗诵作品,并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环节需要播放或带领学生配乐歌唱、朗诵,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孙老师的语文课吸引我每天早起上网课,语文学习成了享受,是我居家学习的快乐源泉。”学生方鑫豪如是说。

在积极探索在线教学技术的同时,孙立志还深度探索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革。其中名著整本在线阅读教学是突破重点之一。在多年名著细读研究和教学,撰写近百万字的个人评论专著的基础上,孙立志借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原著精读、问题讨论、专项练习、评论写作等活动,并在微信公众号“立志书苑”上推出十几万字系列名著导读原创推文,布置在线写作任务,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与写作体验中,汲取立身处世的智慧和力量。

学生周锐说:“在我的语文学习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孙老师的名著导读,引导我们走向古代名著,在看似枯燥无味的古文中感受到历史的趣味。”

陈妍:

“一花一叶”都是学生的课堂

“医生解救的是一个病人,教师却可以影响更多的孩子。”2006年,25岁的陈妍从宝安区安乐小学暂时停职,专心学习心理咨询。3年后,当多数同门选择留在医院工作时,她选择再次回到教室。在她看来,孩子们的许多外在表现,都是面对成人世界的呼唤与表达。

从教22年来,陈妍不断探索课程多元评价的可能性,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如今,她已从一名语文老师成长为统整课程开发者、教学教研引领者,从一名班主任成长为一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去年9月,陈妍从南山区来到龙华区,成为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同时担任学校课程发展中心负责人。她希望可以在这所新学校深入开展精神动力学观念下的课程改革——相信人内在的精神力量,让教室成为孩子试错的地方。在她看来,老师需要给孩子创造环境,让他们通过生活经历去感受,在实践中练习。

“现如今,我经常带孩子做很多活动,用流行的话来说叫‘统整课程’‘学科整合’……它可以有很多名字,但最终的指向是真实的学习。”陈妍说。她时常把生活融入课堂,曾联动各科老师一起开发了为期6年的儿童性教育课程《男女有别》。她还开发了《对称》《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地球表面水域称呼的研究》等近20个好玩又有用的课程,并由此衍生出8个由学生独立研究的小课题,其学生成果曾荣获市一等奖。她认为,茶叶、黏土、种子等都能成为课程,“一花一叶都是孩子望向世界的窗口,课堂不是我们的世界,世界才是我们的课堂。”

金世强:

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

金世强是翠园东晓中学物理教师,2020年罗湖区基础教育系统中小学“年度教师”。

自小生长在白山黑水间的他,骨子里刻着东北人的勇毅乐观、豪侠热情,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毅然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

12年前,金世强大学毕业,刚来深圳时,次次求职,次次碰壁。“我冷静下来开始思考:深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这个城市的教育需要怎样的老师?”

一次求职路上,金世强看到了那座象征深圳精神的青铜雕塑:拓荒牛。“老牛浑身是力,勾头蹬腿,筋肉暴起,奋力将身后的树根拉出地面。我猛然醒悟:我要有敢闯敢拼的拓荒者精神!”金世强说。

不久之后,建校不到一年的翠园东晓中学向金世强敞开了大门。“没有教室,我们就借教室;没有食堂,我们就临时凑个食堂。”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全校师生奋勇努力,首届中考均分就杀进罗湖区前三!次年中考一举夺得罗湖区均分第一名!喜折桂、又蝉联,直至九连冠,均分稳居罗湖第一。这是翠园东晓中学的奋进史,也是金世强的成长路。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想用一点阳光温暖我的学生。”金世强说,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无数个人生的造就。“如今我们初心不改,却有了新的使命:传递生命之光,让深圳教育先行示范。”

姚静:

引领学生享受音乐

温婉、美丽、精致、优雅,是深圳市红岭小学音乐教师姚静给人的第一印象。直到去年春节,姚静在微信朋友圈以图文及视频直播的方式,呈现她和儿子何浩天把深圳校服穿到南极的探险旅行历程,朋友圈不少人开始重新认识她。去年2月9日,姚静母子分别穿上深圳校服冬装和夏装,在南极大陆的冰天雪地里留影,他们手举国旗,满满的自豪感感染了朋友圈。

姚静说,儿子是在罗湖成长起来的深二代,儿子的“爱国、感恩、阳光、向上”是她在罗湖教育担任德育主任多年的成果,他们在南极前后两次穿上了深圳校服,一次是登上南极大陆的波特尔角,一次是在南极长城科考站,这是家国情怀根植于心的流露,是将深圳教师、深圳学子的国际视野、拳拳之心展示给世界。

教育就是以爱育爱。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今年3月,罗湖区姚静尤克里里教学工作室组织社团的孩子们拿起了心爱的尤克里里,“云演奏”唱起《让世界充满爱》,用琴声让深圳与湖北的孩子心连心,用歌声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引领学生享受音乐、树立自信是姚静的信念与追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科教育始终是她的理念。担任红岭小学尤克里里社团主持人的她,既培养学生独立表演的自信,更注重团队意识的树立。

在罗湖教改大艺术引领下,她率先在学校进行“小乐器进课堂”普及,课内课外全面开花。她还带领工作室成员走进云南嘎洒,在大山深处开展送教交流,在文化传承和伙伴互助中精彩绽放。

工作之余,姚静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多次跟随妇联到成都、重庆等地参访,她在深圳市党群服务中心、罗湖区妇联、社区、学校等开展家庭亲子教育讲座20多场,与数千名家长、学生探讨家庭教育、亲子陪伴的话题,让更多家庭受益。

杨雨晗:

春风化雨以爱育人

她,连续多年担任高三生物把关教师,教学能力突出,被学生称为“最喜欢的老师”;她,在教学比赛、课题研究等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区级等奖项和荣誉30余项;她,积极培育青年教师,指导的徒弟获得全国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她,将多年的德育经验付诸笔下,集结成册,建构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所主持课题被评为深圳市重点资助课题,引发教育同行关注。

她就是高级教师杨雨晗,横岗高级中学办公室主任、生物老师。从教17年,她默默耕耘,曾获得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教坛新秀、龙岗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学校的教育节奏。面对身在老家、没有电脑、网课环境不理想、不会直播等困难,为了让学生真正“停课不停学”,杨雨晗迅速购买了电脑、电脑手写板,配置好网络,学习网络直播方法,不断试课磨课,与同科组的教师线上研讨,精心备课,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高三学子的学习成效。

作为德育处主任,她心系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开设线上心理课程、进行心理量表筛查、开放心理老师线上咨询、定期组织线上班会课、家长线上访谈、预警个案“一人一策”等形式,开展心理抗疫工作,成效卓著。

2012年,她组织成立“有爱横高”义工队,目前已有超过2000多名师生义工,广泛服务于社区、福利院及校园内。多年来,她还以资助的形式“领养”和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多次去贫困地区送课、送讲座,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

夏献平:

在学生立场思考教育方法

“以教为乐,以研为趣。点击学科热点,敲打互动文章。站在学生立场思考教育方法,诚心为学生和同事的成长鼓掌。”在夏献平的博客上,他写下这样一句话。夏献平是育才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核心作者。

从乡镇中学到县城中学,再到城市高中,到兼任大学教授,夏献平36年如一日坚守在生物教学和教研第一线,参加了从学校到教育部的各级教研活动。在学生眼中,他的生物课幽默有趣,通俗生动,常常是在一片欢笑声中就完成知识的讲解,想忘都忘不掉。

仅仅把课上得有趣,并不是夏献平的目标,“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它所要培养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方法。”于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夏献平开始将视线投向网络平台。借助K12教育论坛,他得以与全国的生物教育工作者联结起来。他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与扎实的教学功底,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不仅如此,他还单独为生物教师搭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内质网—生物学互动平台”。

从2010年起担任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来,在夏献平工作室学习过的教师已逾百人。他努力探索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探索出了富有成效的互动研修模式,在几十年教育教学教研上,他以教为乐,以研为趣,乐此不疲。

李红丽:

用心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本科学建筑、研究生学教育的李红丽,毕业后来到光明实验学校从教。学校缺历史与社会老师,校领导希望她补上,于是她成为了该校一名历史老师。

从历史书籍的下里巴人到历史专业的阳春白雪,专业知识的日渐丰厚,使得李红丽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也空前高涨。学校第一届中考唯一的A+,就是出自她所教的历史与社会科目。十几年来,她从一个跨学科的门外汉老师,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历史老师,在国家级历史教学设计、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同学们,老师从今天教你做一个幸福的人,幸福的人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科知识,做我的学生,学做人是第一位的。”从教20多年,李红丽每给一个班级执教第一节课的时候都会说上这样一句话。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她会定时给每位学生打电话家访。仅2020年2月至4月,她就组织召开了六次线上家长会,可以说在每位学生身上投入了老师全部的爱。

李红丽说,教育有两大目的:一是让人聪慧,二是让人高尚。对于她来说,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就是她的教育理想。

陈耀南:

为青年教师提供最适合的成长环境

自1990年投入到深圳教育来,沙溪小学副校长陈耀南已为宝安教育默默耕耘了30个春秋。他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工作、人事管理和工会服务工作相融合,实现了教育教学与教师服务双促双提。

“我从不把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当成负担。”当沙溪小学3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超过教师总数的八成时,陈耀南内心坚定青年教师并不是累赘的信念,在教育教学中乐于培养、善于引导他们。“师徒结对,青蓝相承”是陈耀南培养青年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每个学年的开学之初,他总是和各科组反复协商,给每一个青年教师筛选业务匹配、性格相近的师傅。

陈耀南扎根基层,先后在沙溪小学等三所街道学校担任领导工作。在他的努力耕耘下,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也先后荣获松岗街道优秀教师、松岗街道先进教育工作者、宝安区优秀教师、宝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虽将近退休,但展望未来,陈耀南老骥伏枥,壮志不已。他说,自己将一如既往地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个师生,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道路上阔步前行。

李强:

为学生植入健康因子

2007年起至今,他为全国知名大学和职业俱乐部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所教学生考取学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青年队、香港青年队等。他就是平冈中学高中体育教师、男篮主教练李强。

作为高水平运动员,李强曾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毕业后到平冈中学任教至今,并带领学生屡获佳绩。他执教的平冈篮球男队代表深圳参加2008、2012、2015、2018年共4届广东省运动会篮球竞赛,分别获得篮球项目两次第一名、一次第二名和第四名的优异成绩;2011年他带领的男篮参加全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荣获冠军;2019年他带领的女篮参加广东省三人篮球锦标赛,荣获冠军。

今年37岁的李强,个人亦获奖无数。如2011—2019年期间,他四次获得广东省“优秀教练员”称号、九次获得深圳市“优秀教练员”称号;今年,他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并因体育竞赛成绩优秀荣获“深圳市体育突出贡献奖”。

在平冈中学任教13年以来,李强恪尽职守,热爱学生,尽心尽力,始终将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首要位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获得师生与家长一致好评。他说,体育教育让他懂得体育使人们的生活有品质,可为人类的生命奠基,更让他清晰地明白体育为生存植入了大量积极而健康的因子,从而使人的生存更有价值。在未来,他将继续书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杨东升:

在高品质课堂中为学生减负增效

在孩子们眼中,“东哥”既是大哥又是严师,现为南外文华学校教务处副主任的杨东升是学校高质量教学的代表,不仅是南山区首批优秀科组长,也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

杨东升说,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像一个化学反应,那就是勤奋学习+科学引导=幸福成长,老师的关爱,就是加快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因此,他带班级创造了公办普高录取率100%的奇迹。

2018年,杨东升被评为南山区最年轻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揭牌那一刻,他做出郑重承诺:永葆一颗爱与责任的心,全心全意助力南山学子和青年教师成长。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引领成员集体研修,首创化学五段教学法,追求高质量课堂,为孩子们减负增效,并亲身垂范助力成员获奖150多项。2019年被评为南山区首批十佳名师工作室。

来自甘肃天水的杨东升,也一直怀揣着赤子之心反哺家乡。他积极加入了帮扶乡村教师的“青椒计划”,通过线上线下讲座指导乡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并多次赴家乡以及河源送课送讲。作为化学老师的杨东升坚信:“毫不吝啬地付出自己的爱与青春,一定会收获满园的璀璨芳华,这就是爱与青春的守恒定律。”

朱子鼎:

让学生用美术表现生活、美化生活

2003年9月,朱子鼎来到光明,在马田小学任职美术教师,这一教就是16年。而他对美术教育的潜心研究,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刚到马田小学时,朱子鼎了解到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学校美术教育处于零基础的阶段。如何在偏远的村办小学内把美术教育做好?这也让他一时间颇为苦恼。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大量地阅读教育类书籍,也经常外出听课,甚至利用网络自学……他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自2007年起,他多次上区级研讨课、示范课,去民办学校送课、去边远地区送课,把他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展示在众多教师的面前,并与他们共同探讨。2010年,他的教学课例夺得了广东省一等奖,2012年被选送参加广东省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16年来,学校没有任何教学任务的安排,朱子鼎不计报酬,坚持开展学生社团,辅导学生绘画,带着学生到室外写生,他所辅导的学生获得过国家级、省级等奖项。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是朱子鼎推崇的教育理念,坚守光明美术教育第一线,把美术与生活融入课堂教学是他的坚持,培养学生用美术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是他对美育的追求。他经常跟学生说,“美术不仅仅是出现在纸上的绘画作品,它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离开了生活的美术最终也会离开我们。”

王晓辉:

让学生在小教室看大世界

2004年,王晓辉从哈尔滨来到南山,从此扎根深圳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16个春秋。作为高级教师、育才二小教导主任,王晓辉的辛勤耕耘也让她成为育才教育集团特殊贡献奖获得者。

课堂讲坛是王晓辉平日里用来浇灌孩子们的雨露,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她的课堂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他人,在校内示范,集团交流,全区观摩。对课堂,她爱得执着。用六年时间她在比赛中打了个通关,从区、市、省到国家级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她不曾停歇。

对学生,王晓辉更是爱得真切。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她带领团队开发课程,浸润童心,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在小小的教室,看到大大的世界。她希望让更多的老师能给学生高质量的陪伴,这是对学生的时间和生命的尊重。

一花独放不是春,发挥自身辐射带动作用,王晓辉将育才二小语文科组打造成了全区优秀科组,经验多次在全区分享,百花奖比赛连续夺冠。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她带领团队聚焦课堂,开展基于问题诊断的系列化业务培训,每周一次。一大批新岗教师在她的影响下成长迅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