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上午,65岁的张晓鹏都会早早地赶到社区参加智能手机培训。自八月开班以来,他已经在课堂上学会了手机摄影、手机支付、地图定位和医院预约挂号等技能。接下来,他还要学习使用滴滴打车和抖音。

对张晓鹏而言,这个课程是帮助他和快速发展的智能化社会再度连接起来的桥梁。

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许多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的困境。就医难、购物难、出行难、扫码难……在这些重重挑战面前,许多老年人找不到情感的归属,感觉被社会遗忘。

过去,像张晓鹏一样的老年人大多使用只具备通话和收发短信功能的老年机,即使买了智能机也害怕用。但现在,得益于智能手机培训班这样的课程,他们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自信地刷着手机,重新回到智能化社会的轨道。

老年人对智能手机学习欲望强烈 上课热情高

63岁的刘绍敏是合肥市蜀山区光明社区智能手机培训班年龄最小的学生,在这个班上,他还有两位89岁和一位91岁高龄的同学。

据刘绍敏透露,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都特别的高。89岁的杨老住在经开区,听说了有手机班后,每周六都骑着自行车特意赶过来学习。虽然路途需要一个小时,但是他“精神劲儿可强了”。

全国人大代表、丽行公益慈善会会长刘丽是这个班的创始人。她曾被誉为中国“最美洗脚妹”,长期以来一直关注贫困学生和老年群体的关怀问题。

刘丽告诉南都记者,以前没有开过这样的手机培训课程,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年轻人网上购物买菜、扫描二维码都非常方便,老年人在出示健康码这一步就被难倒了,寸步难行。

“我看到新闻说一个老人要扫健康码才能坐地铁,但是他对地铁工作人员说‘你也没有给我健康码’,然后他就没办法坐地铁。这样的事在疫情期间屡屡上新闻,所以我们就想到开办这个课,”刘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能手机培训课堂。受访者供图

为了教好老年人,让课程更通俗易懂,刘丽特意购买了《中老年学微信全程图解手册》和《中老年智能手机APP全程图解手册》两本书。

她坦言,同学们的接受能力很强但健忘,需要一遍遍不耐其烦地和他们讲解,两小时左右的课程上通常只能培训一个功能。

“我们大家上课后还会互相交流,营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张晓鹏告诉南都记者,“还有的老人不会了又专门跑到社区来问老师,非常积极,劲头可大了。”

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张晓鹏和刘绍敏两个人已经掌握了用手机拍摄全景照片、微信图片添加文字、使用电子备忘录、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等一系列实用技能。

刘绍敏向南都记者感叹:“我又信心满满了,好像又年轻了一些。因为年轻人可以做到的一部分事情,我们老年人又重新地跟上了他们步子。”

智能手机班火爆全国多地 老年人渴望情感归属

据南都记者梳理,类似的智能手机培训课程目前在全国多地都有开展。据澎湃新闻报道,南京现在有超过700所老年大学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班,并且自开设以来,报名人数几乎期期爆满。

南都记者致电了北京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透露,自2015年以来,北京老年大学就开设了电脑基础班,后来又有增加手机微信课等课程。但因为今年的疫情,这些课程未能按原定计划进行。

北京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老年教育办公室王可表示,今年计划开设智能手机培训班和手机摄影班两个长期班,报名渠道刚开放就瞬间满员。同样也因为疫情,两个长期班还没有正式开课。

“老年人在家里本来就比较孤独,年轻人在家天天玩手机玩网络,他也想融入年轻人这种生活,”王可说,“老年人的学习内容是次要的,他们更加看重情感归属和沟通交流。”

刘绍敏坦言,在上完智能手机培训班后,他更加有安全感。“我也怕老年痴呆,怕被社会所边缘化,所以必须要不断地学习,紧紧地跟上顺风车。”

代际数字鸿沟的改善不能单靠少数社会机构

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2.5亿。但截至2020年6月,我国60岁以上的网民仅有0.97亿,老龄群体触网率低。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此前接受南都采访时指出,现实生活当中,老龄群体在衣食住行、医疗、娱乐等各个生活方面已经逐渐被边缘化,代际数字鸿沟不断加深。

他说,代际数字鸿沟涉及老年人的基本权利,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平等与公平,“它的影响必然波及其他各个年龄的人”。

王可还格外强调了城乡数字鸿沟问题。他通过调研发现,农村老年人的信息孤岛现象更加严重。“越弱势的、越贫困的群体,在信息化方面越需要帮助,不然的话他与这个时代的差距会拉得越来越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今年六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2.3%,城镇地区为76.4%,两者相差24.1%。和今年三月相比,差距缩小了6.1%。

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向农村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受访者供图

南都记者注意到,《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已提出“缩小数字鸿沟计划”,其中提到“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王可告诉南都记者,政府除了关注老年群体的社会赡养问题外,还需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增强其情感归属。

“现在的老年人可能承担看孩子这种家庭任务比较多,他们内心的学习需求、情感需求受到的关注比较少,”王可说,“所以他要调整好心态、重新融入社会再出发,需要整个社会的帮助。”

刘丽同样表示,单靠一个社会机构难以解决所有老年人的问题。除了要帮助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还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开设老年人优先窗口等。“希望政府能多多引导和宣传,社会上能够有更多的资源投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需要被帮助的老年人群体。”

(应采访者需求,王可为化名。)

采写:实习生周姝祺 南都记者冯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