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者//习惯了相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今天之前,我写了很多人的故事,有书中的人物,比如《父母爱情》原著中的张桂兰、《知否》原著中的孙秀才,也有些现实中的人物,我的父母和老师,之所以花了大篇幅的笔墨写他们,是因为他们的故事触动着我,让我在人生某个时间段感动过,又或者难过过。

我们喜欢听别人的故事的背后,是因为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勇气,每个人的人生都无法复制,但是勇气可以。今天,我想写的是我的故事,一个普普通通的90后的农村研究生,没有动人的经历,只有自己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希望可以给这个世界某个角落的你一些参考价值。

曾经听一位老师这样说过,写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其实是很疼的,将伤疤揭开给别人看的这个过程,更会让人觉得难堪。但今天准备在这里写过往的时候,却可以保持一些平淡,大概是因为曾经那些自以为是的伤痛,已经逐渐愈合了吧。

我一直觉得90后生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没有父母一辈的贫穷,但也没有00后丰富多彩的世界,夹在中间的我们,一边接受着新鲜思想的洗礼,一边又被父母传统的观念所束缚。于是,在父母眼中,90后是垮掉的一代,在00后眼中,我们是与时代脱轨的一代。

我出生在一个不算贫穷,但也没有物质很丰富的农村乡下,和大多农村孩子一样,整个村子就是我的整个童年。没有好玩的玩具,没有色彩缤纷的彩笔,就像一直用的黑色铅笔一样,那是一个没有颜色的孩提时代。

但在成年以后,我却无比怀念穿着旧衣服在家里玩泥巴的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发现,曾经那份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模样,已经是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

农村长大的孩子,在走进城里以后就会表现得格外自卑,因为自卑,所以刻意掩藏,在面对城里孩子的时候,我们会假装自己是见过大世面的孩子。

那时候,承认自己是农村孩子好像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不愿意读书,却又不得不靠读书

读书,不一定是为了出人头地,也有可能是因为除了读书,我们无事可干。

只能读书,或者只有读书才是唯一出路,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尽管因为读书改变了我很多,但我从来都不会觉得人生只有读书这一个选择。但对于我来说,这确实是我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在我读小学的那个年代,是可以留级的,当时的老师是很赞成坏学生留级的,那时班级里的坏学生不仅不受学生的待见,更不受老师的待见,常常会有老师谁也不愿意要的情况。曾经,我就是那样的学生,学习差,爱捣乱,还欺负同村的女生,升三年级的时候,理所当然的成为被老师嫌弃的对象。

那一次,我没能成功上三年级,成为了留级的对象。虽然不得不承认那次留级改变了我以后的学习,但我却并不觉得我应该感谢那个不要我的老师,对于感谢那些伤害过你的人这句话我并不认同,因为那些人的原意并非让你成长。

留级以后的我,并没有想象中的知耻而后勇,但成绩确实立马上去了,现在看来,是因为那些曾经学过的知识,让我在同样的二年级找到了自信,从那以后,我的成绩保持在了父母和老师眼中好孩子的水平。

当一个好孩子不容易,当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更不容易,可能会有人问我好孩子和懂事的好孩子的区别在哪里?在我的认知里,好孩子就是成绩好,努力向上,但是懂事的好孩子,就是不仅要成绩好,还要知道父母的不易,懂得自己的家庭状况。

节省,是我在高中以前,甚至大学的前两年最擅长的事情,那个时候,食堂是有卖馍夹菜的,7毛钱一个的馒头加土豆丝,可以是我的整个晚餐,一个星期二十块钱,现在的自己也不能想象曾经的自己,有着怎样的消费观?

我很感谢读书这件事,更感谢我没有太多文化的父母,尽管他们都是农民,但是他们依旧觉得读书很重要,我曾经见过同村的一个女孩被家里人逼得退学。因为穷,所以很多父母更想让孩子尽快的走上社会,为家庭尽一份力,那时候,读书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上了初中以后,我的成绩就一直保持在中上游,就属于那种不拔尖,但也不至于成为班主任口中的一颗老鼠屎,这种现状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苦学的勇气,随波逐流就是我一直保持着的节奏,但这样的节奏,在后来大学普及的时候,也可以考上一个最末流的二本大学。

尽管大学已经普及,但在农村考上一个大学生,还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高考以后,靠着刚刚过分数线的成绩,去了临市一所大学。那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跨市,我的成长似乎比别人要慢了一步,面对现实无能为力却又不甘心的状态,是那个时候我最真实的写照。

大学,对于农村孩子的成长意义远远大于城市孩子,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眼界的开阔和格局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了将近二十年的书,我没能鱼跃龙门

读书这件事,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就是为了过上好生活,改变穷苦的身份。

在考上大学以前,选择读书就是为了改变农民的身份,成为一个体面的城市人。在此之前,没有人想过读书真正的意义,读书就像每天吃饭一样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还有一个我们自己可能都发现不了的意义,那就是读书让我们远离了生活的迫害。

读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只要顶着学生这个身份,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被原谅。但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不能意识到读书的意义,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学生,享受着大学的生活,没有学习的意识。

在大学里认真学习,是一件很少见的事情,我的大学生活,真正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不超过两年,初入大学,对一切都那么当真,入戏太深,假装成熟的经营人际关系,努力上进的奔波于各大活动的现场,我们好像很忙,但真的只是好像。

自我感动,是这么多年我们最能说服自己的一件事情。大多数人对于吃苦的定义太肤浅了,吃苦不是受穷的能力,受穷不是吃苦,我们渐渐的会发现那些成功的人远比贫穷的人更能吃苦。但是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却并没有这样的观念。永远觉得自己吃了很多苦,沉浸在自我的感动中,并想用这段经历来博取同情,这种认知,曾经一度深深的迫害着我。

大学里,我打着不让自己闲下来的旗号,参加了很多学生工作,用自以为是的与众不同来隐藏自己内心的虚荣。每天早上在室友还在熟睡中起床,我会觉得自己是努力的,晚上十一点回宿舍,室友在打游戏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辛苦。

但那些忙,真的有意义吗?那时候,我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现在回过头来想,我的回答是有意义,但曾经那种想法,却是现在的自己所不能接受,甚至讨厌的一种人。原来,人不只是会在未来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也会在随着观念改变,讨厌曾经的自己。

没有任何一段经历是白白浪费时间的,每一段过往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你,尽管当时的你不自知,但在某个时间段你回头看的时候,却会有顿悟。但在入戏太深的大学里,我没有顿悟,甚至选择考研,也是很大程度上的随波逐流。

没能做好面对社会的准备,所以在大学毕业选择了考研。这时候的选择考研,是因为自己的懦弱,感动自己的天性让我在备考的过程中,一次次的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但现实再一次让我惊醒,刚刚过国家线的我,迎来了人生的另一次将就。

心比天高,却又没有足够的实力,所以我再一次来到了一所双非院校读研。后来,我在整理自己经历的人生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我的人生,好像一直都是在将就之中。

读了二十多年的书,我没能鱼跃龙门,这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吧。

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在于行动

读研三年,没能改变我依旧很穷的现状,但却让我在遇见优秀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不够好。

人的成长不是在优渥的环境中,而是在不断遇见优秀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不够好,然后打败自己,再绝地重生的过程。如果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很强,或者假装自己很强,就很难去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读研对我最大的意义,不是学习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一个更高的平台,我看到了更多优秀的人,他们依旧努力。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才能真的成长,承认自己的平庸,才是遇见更好自己的开始。

但我的成长,似乎比别人慢了一点,浑浑噩噩的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对于社会,没有半点认知,如果我们还存在读了研究生就可以鱼跃龙门,飞上枝头的想法,那我们真的大错特错了。因为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好的绝对不是是学历,而是你真正掌握的技能。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并让它成为你的武器,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在研三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越来越发现完善自己技能有多重要,在我的身边,有英语好的同学每家公司都抢着要,也有计算机好的同学,跨专业找工作,依旧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但是我们会发现,他们所拥有的技能,都是在自身爱好的前提上,或许,成长的意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成为自身的一项技能。而这项本领,是在学习之外,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在读研之前,我只是觉得自己喜欢文字,但从来没有去看很多书,会偶尔的发表一些心情,自以为写作水平很高,但在自己真正的开始写作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储备真的太少。所以我开始看书,曾经我会用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样的词汇来包装自己矫情的文字,但真正看了刘同的书之后,才有了别的体会。

了解一个人的经历,真的可以让我们找寻到自己坚持下去的勇气。就像开头说的那样,别人的成功的经历无法复制,但是勇气可以。在看了刘同的书之后,我关注了很多知名博主,了解他们成功的经历,喝了很多的鸡汤。有人总觉得鸡汤无用,很有可能是还没有过同样的经历,有些鸡汤,是在经历之后的感悟,我深以为然。

之后,我开始了自己的写作历程,并开始坚持看书。现在的我,依旧很穷,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一个蜕变的过程。现状依旧没有改变,但我却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达到自己的自我满足。

我自认为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而在最初,我只是找到了坚持的勇气,并付诸行动。

人间不值得

倪萍曾在视频中说:真正成熟的人,是不盲从,不人云亦云,他们愿意去开阔视野,追求真相和真实,在众说纷纭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真正成熟的人,能够真正的接受和理解,世界的复杂。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自我和解的过程中,随着自我的成长,认知的改变,我们会活得更加通透。并非以后所遇之事都是幸事,也并非以后的经历无风无雨,而是我们学会了接受和理解,那些曾经耿耿于怀,无法释怀的事情,会让我们在人生的某个瞬间学会看淡。

我们在追求更好生活的同时,也在学着接纳现存的自己。从觉得农村出身丢人的小孩,到现在渐渐独立的成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的可能比别人慢了一些,也拥有了很多开心和不开心的过往,但每一份经历都是成长的脚步。

吃苦不是受穷的能力,同样,富有也不是数字,而是能力。

研究生毕业,我们依旧很穷,没车没房没存款,所以我们可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可以归咎于一类,那就是读书无用,是啊,上了研究生却还是没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可怜人。

可是,用钱来定义好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匮乏的人,匮乏到除了钱找不到别的可以定义人生的标准。当然,金钱确实可以让我们活的更有尊严,但我却觉得比金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够去追求真相和真实,学会接纳自己,真正的活的通透。

人间不值得,并非我们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意思,而是不让我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痛苦。世界很大,没有人能是一座孤岛,看看这人间,我们不过是浮尘中的一粒,那些我们看起来惊心动魄的大事,可能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人间不值得,学会活通透,才是极致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我相信文字的力量,也希望听到你的故事,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不一定对,但一定可以给人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