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图片均由谷钦慧 摄
10月28日,聚焦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影响,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召开小型深度座谈会。
“无疑,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第一财经日报社副总编辑杨燕青以“新冠经济学:疫情将如何改变世界”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介绍了新冠经济学分析框架,从经济、金融、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剖析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对非常规货币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结合、赤字货币化和数字货币等“战时政策”组合进行了简析。

杨燕青认为,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经济恢复还不平衡,特别是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仍面临较大压力。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疫情长尾特征显现,主要经济体衰退明显,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座谈交流中,市政协常委、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国平认为,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高,应对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衔接的后疫情时代新格局,应认真研判如何提升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方怀瑾从疫情发生后上海港的业务情况分析,认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等基本特质没有改变,经济复苏劲头强劲,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产业链分工地位“不那么容易撼动”。他建议,针对疫情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影响,加大研究力度,以早谋划、早布局。
市政协委员、上海《理财周刊》社副总编辑黄罗维认为,发展“双循环”的过程中,还有不少方面需要破题。比如,科技创新、城镇化等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同时,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是必须考量的。
市政协委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上海)研究中心主任徐滕岗关注的是,“振兴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一定要纳入‘十四五’规划”。市政协委员、交通银行博物馆馆长杨德钧则建议关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因为“目前一些同质化模式难有发展效率和持续性”。
发言中,市政协常委尧金仁,市政协委员安翊青、陈超、芮海燕、粟莹、肖龙根等都认为,应高度重视因疫情可能加重的经济与社会极化现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促进和谐发展,特别是相关纾困政策一定要精准到达中小企业这个“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