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短短权衡

这个时候我还享受于“优越感”——旁边的舍友正在做我已经做好的作业。而他突然快速敲打几下键盘,说:“我想学一下你码字那么快,我码字好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快速码字

我一下就心软了,因为我还在享受于优越于他,这回发现是可耻的。于是我又马上发现了一个权衡,不仅仅是表达与否自己,还包括“表现强项”与 “示弱”。

于是实际上权衡中,还包括用 长处与用 短处的对碰,我 将 这样的特征称为“长长短短权衡”。

通过这个效应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又敢于说出自己是孤独的。

我什么时候敢于说自己是孤独的,在演讲中,在推文中。

△演讲中我敢说自己的弱势

首先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个时候表现表达“孤独”的是一个作品。作品本身表现的时候与交流、在线聊天就不同,它是一个完整性的表现,所以在你表达自己是孤独的时候不会受到插话与评论的困扰。那样就算下台了,你也可以拒绝与别人深入讨论你说了自己是孤独的作品。这个作品又是超越时间的,你可以说“我以前很孤独”,这个故事完全是以前的事,这样即便说出来也不怕,因为现在不是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演讲或推文本身形成了你的优势性,于是可以(权衡)抵抗别人可能的对于你“孤独”,即短处进行的伤害。

正是因为演讲本身让我 表现了优点,于是哪怕有人想要因获取到“你是孤独的”而伤害你,本身也隔着你 会演讲的一个优势。演讲或推文是一个作品本身,跨越时间的特性又更加强了这样挡住的屏障。说白了,即便有人知道你是孤独的,但是因为你会演讲,别人可以嘲笑你的孤独,却不能否认你优点所在。你的演讲让你与“除了孤独还是孤独”这样的个体分离出来,你可以是 孤独这个群体中独特的那个一个、厉害的那个一个。如果你单纯弱势,却没有相对的优点,这样如果不在“统一体”(会保护你的朋友)中是不会说出来的。

我们做事的行为,都遵循这样的权衡: 我们所行为的,可能被人否定的情况,也总有支撑支持、肯定我们的观念、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修边幅怎么被定义

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你被评价为“不修边幅”,那么在意别人评价的你固然会受到伤害。但是也自然有支持你的存在,诸如“从小长大家庭环境不认为这是不修边幅”、“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美的感知多样、不被定义”、“只要自己自信就是美的”,甚至更高维度层级的统一:“佛学外在评价只是空无”、“我们都是一,内在决定外在”。

老板的可爱与快乐也在其中表现得极致。

首先老板身份本身是一个“优势”,要是老板坐卡丁车快乐开心地像小孩子一样,首先原因出在他不怕你们笑,他的“优势”远远越过了你笑话他孩子一样的“弱势”。另外,是我们曾经讨论过的——背景安定感。老板因为有了自己事业或身份的安定感,于是能够享受于生活如孩子一样。

△开心得如孩子

关于老板,我们班上真有一个老板。我居然想到要问一下这个创业的女老板是怎样处理“人格矛盾”的。关于“创业老板的身份”与“学生同学身份”之间的矛盾。但很快我发现,对方很可能并不存在这个“矛盾”。或者某种意义上已经融合在一起,或度过去了。

对比我来说,因为我第二个人格是假的,理想人格完全就是一个“虚”的东西。虽然一定意义上被肯定、被支持。但是本质上我既不是某个知名的写作者,也没有被公开“官方性”认同过,在当时我甚至连公众号都还没有进行。所以我总觉得在对方面前要有点自卑,即便我自信于自己的思维。所以这样虚的东西,支撑不了我在生活人格中的自信,对方口中的孤独、没有朋友也就让我感觉更为真实而可惜。

“人格融合”的办法

我想到一个办法,叫做 “人格融合”
我曾将自己新生代的理论将与我的两个同学听,虽然不能很明确对方的态度是怎样的,或许有被我说动,但是总的回忆起来还是觉得些许难为和尴尬。“隐藏”的心理,如果存在,是更难突破的一个坎,这里就发现,不管是对方还是包括我自己也一样。

△“量子猫”衣

我想到另外一个办法。可以穿“量子猫”的衣服。之所以是关于“薛定谔的猫”的衣服,是因为我本人思想、哲学领域与量子力学息息相关,着这样的衣服可以时刻提醒我我是走在量子力学思想领域的探索者。如此将我的“优势”与平常生活的“萎缩”碰撞,消减平时生活自我怀疑与焦虑的难堪。此外,还可以告诉别人你是这个领域的人,感官上认知你的不同,也有助于你(我理想人格)的行为,一些不同或“怪异”的行为完成。

当然这样的方法值得一试。我也就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所在何。

即我在素描作业(学生人格/平常人格)与书写思想、未来规划(理想人格)相矛盾的时候,我会想着完成了作业,然后尽快进入理想绘图的进程中,正如先饱食再思想——先完成平常人格再完成理想人格。而在我完成素描作业的时候,脑海里却总是思想着关于学生人格/平常人格的事情,于是导致我的心思在这方面加强了,却等我再进入理想人格完成未来时实在形成了一个状态切换的隔阂。

这里要插一个番外。明晰,实际上可能大多数人居于两种状态,一方面则人格矛盾的感觉并不强烈,另一方面则如我这段时间感受到人格矛盾的明显。

我近来感知人格矛盾显然的缘由:

番外:捕食者效应

我们首先活在沐浴之中,汲取营养之中。我称这种状态为 “活在暗处”。我们到处漂浮,探索已存在的时候,找到我们喜欢的东西或包括不喜欢的,总之是别人的东西进行摄入。这样的状态的特征是, “我们本身没有个性”,我们主要是通过已存在的东西来填补,形成我们的个性,这样一个过程。另外, 没有存在特性,因为 “个性”没有形成,也没有与世间万物发生碰撞,固然没有“存在”,所以我说是“活在暗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暗处”汲取

当然了,这里是具有程度性的。当你“个性”发挥到一定程度,你从已有事物中抓取的各样事物,而你在暗处汲取成独特于这个世界上还不存在的事物,你会想要影响感染、 “成为”。

而这个想要将自己的个性展现给这个世界,与世界在“明处”的东西发生碰撞,感染与影响的过程,你就成了“捕食者”——捕食争夺存在的地位。你现在成了“母体”,是你在“捕食”、碰撞明处的东西,而也是你在哺育着“暗处”,她他们汲取着你的影响。

△在“明处”碰撞

这两个状态为什么分得重要。

其实在前者状态,“暗处状态”感知人格矛盾是不强烈的。因为她他们理想或者理想人格本身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框架,它类似于“童年”一样,其实具有享受的特性。这就是我们下课后享受于爱好,阅读游戏、手艺 或 等。而当你在这个领域不断享受下来,不断在“暗处”如在“母体”之中安定地汲取养分,最终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存在。这个时候已经难享受养分了,或者暗处已难能完成给你的捕食了,你的个性已经强到可以 存在于明处去发生碰撞与行成更新的事物。

人格矛盾也就发生在这样捕食从“暗处”向“明处”转变的过程。而之所以以前感知不强烈,周围的同学感知不强烈,因为以前与身边的同学还活在“养料”之中。

统一感理论从研究如何解决孤独问题引出,解决孤独问题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后逐渐明晰其可以解释不少心理乃至社会现象——现在是怎样,未来又将是怎样、可以是怎样呢?

关注创性未来,继续思考与创造